苏武伸手抱着昌平说:“这次倭寇来了一百万人,而已经出现在华夏的有六十万,知道其他的四十万在那里吗?”
昌平拍掉苏武的手说:“这些和我没关系,我也没兴趣知道。”接着就要离开。
苏武笑着说:“另外四十万正在高丽,一个没有粮草的高丽能坚持几天?”
在通货膨胀的时候,东北商人入市高丽,现在的高丽等于是一个空壳。倭寇去了高丽,吃掉高丽后呢?
昌平的脑袋里出现了地图的影像,高丽这边是东北,而丹东就与高丽接壤,那么!!
想到这里昌平不敢想下去。
苏武拍着昌平说:“好了,就这样吧,我们把穿梭机给你,当我们没有见过。”
昌平有翻书的速度翻脸,笑着说:“其实蒙古也是个好地方,有草有云还有牛羊,刚才你称呼我什么?”
“客人呀!”
“那不就是了,现在我还是客人。好客的主人不介意多介绍点事情吧。”
张骞接口说:“如果你跟我们回蒙古,那你就是我们的少主,我们帮你统治天下。”
昌平好奇的问:“少主,那老主人是?”
“老主人死了,去了蒙古你是最大的。”班超接口告诉昌平最主要的信息。
昌平连忙开心的说:“那感情好,怎么能不去蒙古呢?立刻就去,不过我要安顿好家里。一个家族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再说小子还有几位红颜,所以~~”昌平发出男人都能理解的笑声。
张骞点头说:“那好我们陪你一起去收拾下。”
“那好,那就走把。”昌平转身向洞外走去。
第二十五章 撤离前夕
山东威海三十万的倭寇海军与七十万的北洋水师激战月余,如果不是盛唐渔民、民团投入及时,北洋水师早已海葬。而现在双方比拼的是耐力,自信,忠诚,当然还有最关键的后勤补给,谁的补给及时谁将取得胜利。
一身烟尘的郑和站在舰首用望远镜看着对面的倭寇海军。
对面的倭寇也用望远镜打量着郑和。
一个多月了,早在十五天前,天津卫就遭到倭寇袭击。
在天津卫留备高颖的统筹下,津门大侠霍元甲的协调下死顶到现在。
高颖原为大隋朝的宰相,文韬武略,素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习兵事,多计谋。”的赞誉,而今生在盛唐又扛起抗击倭寇的责任。
战报早已传往北平,一车车战略物资被运往战区,一批批士兵也向两地开拔。
盛唐的运输命脉也已经建立成型,短短的一个月一条横穿神州的铁路出现在神州的大地上。这条铁路一共发动民工七百万,采用钢材已经无法估算的民族战略大动脉,开始发挥自己应有的运输能力。
五营士兵前往阵地,为民族尊严进行热血的抗争。繁忙的铁路总是送去物资拉回伤员,或者骨灰。
养心殿,献帝头上的黑发已经绝迹,满头的银丝在诉说主人的愁苦。
“天津卫还能坚持多久,威海那?”
书记官说:“天津卫城中百姓已经撤离,高留备称城中粮食可以维持两月,但人员伤亡严重,城墙也破损不堪。恐怕坚持不了几天。至于威海,北洋水师也损伤过半各地兵勇连续补给应可与倭寇僵持。”
“战地动员如何?目前国库还有多少可以调动资金?”
“神龙集团一次捐赠粮食七千万吨,抚恤津贴四十亿黄金,其余各地也均有所捐赠,国库库银尚丰。”
另一侍卫进殿禀报:“外有匠人鲁班求见,有破敌良策。”
“速喧。”献帝疑惑的想鲁班有什么破敌良策。
不久一身工匠布衣的人走进大殿,行礼曰:“草民鲁班叩见陛下。”
献帝示意鲁班起身,询问:“你有破敌良策。”
鲁班反问:“陛下为万民可肯背骂名,被人指责昏庸?”
献帝邹眉回答说:“为保华夏基业,盛唐国本,朕万死不辞。”
鲁班笑着说:“那就好,那就好。我有一小友名曰郑国,愿为陛下在天津卫与北平之间修一行宫,请陛下下拨银两与民工。”
郑国,在北平与天津卫之间……,明白了。
献帝追问:“建此行宫需时几日,耗费多少民工沙石。”
鲁班看着献帝说:“民工百万,土石千万方,半月即可。”
“准奏。”献帝说完后又补充说:“各地兵勇把阵线前推,把倭寇牵制在天津卫一线。”
早晨的东北充满冷寂,在不远的高丽已是战火连天。
东瀛远征大将军,武藏小次郎已经把高丽从地图上抹去,高丽王流亡至盛唐丹东,昌平此时正在忙碌的转移人才,钱财。
班超很快就容入东北的生活,帮助各地的乡勇修建防御攻势。当然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修建这些东西,而班超的借口是抵御山贼入侵。
祥云十八骑已经完成了统一东北绿林的目标,现在手下掌握三十万山贼。盘踞整个东三省,隐有独立成国的意思。
张骞知道按照目前的速度即使不被倭寇攻打,东三省也会发生内乱。因为青龙营的人不会放任关外此时独立。当然张骞也没有说出来,而是努力的让大家看清这个事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