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_苏真【完结】(7)

  奥地利是希特勒出生之地,是他的祖国。希特勒在吞并莱茵后,下一个吞并的目标就是他的祖国奥地利。1938 年2 月12 日,希特勒向奥地利发出最后通谍。

  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一方面屈服于希特勒的压力和威胁,一方面也还想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挽救他的祖国。希特勒听到这一消息勃然大怒,暴跳如雷,要求取消公民投票,指令许士尼格立即辞职,并下令对奥地利实行军事占领。就这样,德军越过边境,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在希特勒双脚踏上维也纳土地后,演出了一场在德军刺刀尖下所谓的公民投票的丑剧,使德国吞并奥地利“合法化”。希特勒的这一侵略行径得到了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

  “友好允许”,英法两国则冷眼旁观,只有苏联政府在德国接管奥地利政府的第二天即3 月12 日,强烈谴责德国这一侵略行径,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制止希特勒侵略的措施,但遗憾地被西方国家拒绝了。这样,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更加肆无忌惮地在欧洲游荡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的过程中,曾于2月20 日在国会宣称,要“保护”捷奥两国境内的1000 多万日尔曼人,现在奥地利已经被吞并,下步就要向捷克斯洛伐克开刀了。

  1937 年6 月24 日,希特勒制定了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突然进攻的计划。这一计划被冠以“绿色方案”的美称,实际上这一代号里暗藏着杀机,隐蔽着阴谋。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捷克斯洛伐克很不利。捷克斯洛伐克是与法国结盟的,而法国的态度受到英国制约,在对待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甚至唯英国马首是瞻,英国却不愿意为捷克斯洛伐克承担战争风险,因此,法国这个盟友是靠不住的。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也曾订过互助条约,但条约规定,只有在法国覆行援助义务时,苏联才有可能提供援助。法国不仅不愿承担援捷的义务,甚至法国达拉第政府暗地里还与英国张伯伦政府密谋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

  希特勒利用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党头目亨莱因制造事端。1938 年3 月28 日,希特勒与亨莱因在柏林密谈。希特勒指使亨莱因向政府提出苏台德地区“自治”等要求,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拒绝后,希特勒便下令于5 月19 日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集结军队,造成“五月危机”。大兵压境,国家存亡迫在眉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曾经动员人民奋起抵抗,英法两国在德国威胁危及本国利益,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也一度表示与苏联团结。遗憾的是,英法两国的这种态度如昙花一现,迅即消失。

  希特勒不顾德国将军们的反对,于5 月30 日给德国军队下达了“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的指令,务必在10 月1 日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英国还在“五月危机”刚过时就向德国献媚说:“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继而英法两国就建议捷克斯洛伐克作出牺牲,安抚德国耐心等待“公正”解决。在这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表现得出人意料的急不可奈,于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在积极的酝酿之中。

  张伯伦表示,他本人可以去德国和希特勒会晤,希特勒接到电报感到格外惊喜。张伯伦不顾已经是69 岁高龄,尽管从未坐过飞机,却破例从英伦三岛乘机飞往德国慕尼黑,然后再乘敞蓬汽车去火车站,坐火车抵达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摆出大国元首姿态,既不去飞机场迎接,也不去火车站恭候,而是在他的山间别墅的高高台阶上等候张伯伦的到来。

  在9 月15 日的会谈中,希特勒犹如在发表演说,根本没有将张伯伦放在眼里,大谈德国不借以武力征服捷克斯洛伐克,哪怕因此而引起世界大战也无所顾忌。张伯伦最后总算得到了希特勒的一条保证:在两人再次会谈以前,不采取军事行动。希特勒也得到了张伯伦的一条允诺:承认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则。

  张伯伦回到英国后,一面争取阁员们支持他对希特勒的允诺,一面又同法国总理达拉第会晤,争取法国同英国采取同一步调。9 月19 日,英法两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发出照会,要求捷政府接受割让领土方案,遭捷政府拒绝。于是,英法威胁捷政府说:“如不接受割让领土方案,捷政府将负有“挑起战争的责任”。捷政府至此已确知再也得不到英法的援助了,被迫屈服。9

  月21 日,捷政府照会英法,同意英法方案,并发表讲话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被人抛弃了。”

  9 月22 日,张伯伦又迫不急待地飞往德国,同希特勒进行第二次会谈。张伯伦兴冲冲地告诉希特勒,捷克斯洛伐克准备接受割让领土的方案,不料希特勒却说:“我极其抱歉,由于过去几天的事态发展,这个建议已经不再有什么用处了。”贪婪的希特勒又提出,苏台德地区必须立即由德军占领,张伯伦十分惊愕。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希特勒在日期上作了让步,他对张伯伦说:“张伯伦先生,买你的面子,我愿意在日期上作一个让步。我很少给别人做过这样的事,你是难得的一个。我可以同意规定10 月1 日为撤离期限。”

  张伯伦回到英国后,提出由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作“调停人”,并提议召开有德、英、法、意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地点定在慕尼黑。墨索里尼答应出面“调停”,希特勒到德奥边境去迎接他。两人在去慕尼黑的火车上达成默契,墨索里尼支持希特勒的行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