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残唐重生李世民_寻香帅【完结】(358)

  十排枪阵,五百人,生生不息地轮转冲击。训练的时候李世民就有严令,只要军令下达,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都只能向前。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脚下踩的是自己的父亲兄弟,也不准有片刻的迟滞。这是一种十分要求配合严密的局部战法,稍有一处地方留出破绽,就有可能影响整个战阵的顺利运转。

  现在看来,化成步兵了的飞龙骑将士,把握得恰到好处。守寨枪阵加上弩车这样一套秘密武器的出现,明显让吐蕃人有些猝不及防。关哨前,瞬间就留下了三四百具人马的尸体。与此同时,关哨两旁的箭楼上,唐军的损失也比较惨重。驻守在箭楼的将士,相对于躲在木排后面的唐军少了一层保护,时时有人中箭,惨叫着跌下箭楼来。

  峡谷中,喊杀之声震荡数十里之远。不过百步宽长的关哨前,已经堆积了数百具尸体。唐军的营寨,处处插上了箭矢,好些地方被砍出了缺口,好几次都险些被吐蕃人突破进来。

  惊心动魄!李世民自己也有了这种感觉。吐蕃的军人,的确是十分的勇悍擅战。怪不得近年来吐蕃不断堀起,这与他们的战士悍不怕死、彪悍勇猛脱不了干系。那些人,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同胞被长枪洞穿,也丝毫不为所动,依旧勇猛的冲杀。就如同是野性的狼一样,经常都是踩着同伴的尸体去搏斗。

  战斗足足持续了近一个时辰。唐军关哨,有五六次面临被冲翻的危险。李世民带着一队约三百人的骑兵,已经齐齐上马整装待发,随时做好了近战的准备。如果有必要,这处关哨也随时可以放弃。所有的将士,都是配备了马匹的。到时候要逃跑并不太难。后方的逃跑路线,早就堪定好了。

  他一直就想得十分的清楚。想要固守这处关哨挡住吐蕃人的攻击,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出一副死打硬拼的模样,然后败退。勾引吐蕃大军进入后方乌蒙山的包围圈。

  就在这时,吐蕃后方响起了一阵铮角声响。正在猛攻营寨的吐蕃人,如同退潮一样飞快的朝后闪去。营寨前,已经留下了一千多余挺尸体。

  尚图尔悉已经一阵冷汗直流,不停的挥袖擦着额头。徐舍人目露寒光,恨恨的说道:“现在你高兴了吗?一千多人就这样送了命,唐军的关哨却是纹丝不动!”

  尚图尔悉吞了一口唾沫,第一次无言以对。他心里一阵惶然的想道:那种乱七八糟的营寨,居然有这么强的防御力,真是……怪事!

  “撤退十里,扎营建寨!”徐舍人下达了命令。再不理会尚图尔悉,独自骑马走了。

  李世民站在木排上看着退去的吐蕃人,非但没有欢喜眉头还拧了起来:吐蕃人,这一次居然这么谨慎了。刚才他们再派上一轮人马猛攻半个时辰,我可能就要撤退了的。敌方大将,究竟是何方神圣?!

  第三卷 九鼎 第203章 鏖战大金川(五)

  吐蕃大将的谨小慎微,让李世民感觉有些不安了。由于大金川峡谷里已经开战,之前派出的暗岗与暗哨,无法再及时的将消息送到李世民的手上。按照之前送来的消息来判断,这一支吐蕃兵马,大约有三万人。与吐蕃自己号称的“三十万大军”相去甚远。以李世民的经验来判断,这应该是一支先锋部队。

  如果不能将这一支先锋部队诱入乌蒙山包围圈吃掉,等到敌军大部队来,到时候可能就会有些麻烦了。倒不是害怕敌人的人数众多,乌蒙山的包围圈本来就是为大队兵马所设计的。怕就怕,敌军是识破了唐军的计策,会采取某些措施躲过包围圈。毕竟吐蕃人占据维州的日子不短,对大金川一带的地形应该是十分的熟悉。

  其实这个诱敌深入的计策,本身就有几分危险。所以李世民才亲自带队到了大金川来下饵。大金川峡谷这里,就是这一带最险峻的地形。要在这里做出一个拒险而阻的架式,让敌军攻破这里以后松一口气,思想上有些麻痹大意才算是达成了目的。所以,这是一个精细活儿。如何将戏演得逼真到位,远比这一个局部战场的胜败更重要。必要的时候……这三千飞龙骑,也都是可以牺牲的。

  但是,怕就怕,牺牲了这三千飞龙骑,也无法将敌军顺利的诱入包围圈。因为吐蕃大将,远比想像中的要谨慎小心得多了。这多少有些让李世民感觉到意外了。一直以为,吐蕃的军队都是以彪悍、粗野而着称,根本谈不上什么计谋和策略。可是这一支军队不同。就算是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也仅仅是试探性的攻击了一下。并没有凭借蛮勇来拼命。很明显,这一次带兵前来的吐蕃大将,很有几分谋略。

  飞龙骑战士在打退了吐蕃人的攻势之后,迅速的打理了战场。修缮了受损地关哨。李世民却坐到帅帐里,暗自拧紧了眉头。看着这一方的详细地图,独自沉思。

  不久以后,小校进来通报了一下伤亡情况。三千人马,阵亡了二百余人,轻、重伤四百余。损失还是蛮大的。李世民派了一支小队人马,将伤员载上了车儿。送回维州。现在,防守这里的飞龙骑将士,只剩了二千余人。

  光是干等着吐蕃人来攻打然后诈败,不是最佳的诱敌方法啊……李世民又陷入了沉思。

  与此同时,吐蕃阵营里。也并不是波澜不惊安稳平常。

  徐舍人很清楚,这是他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了。由于之前失却维州、损失兵马,而且还被夺走了东女国的末蒙,徐家几乎就要万劫不复。其实要说起来,赤松赞普已经很厚待他徐家了。要知道。吐蕃可不像开放包容地大唐这样,宽待异族。在吐蕃,有许多的汉人。但绝大多数。只是低贱如畜牲的奴隶。有技能、有学识的一些人,勉强可以当上一些豪门的僚僚,其地位也不过是与吐蕃地平民平起平坐。能像他徐舍人这样做到统兵大将的,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其实徐家的人,早就忘记了祖上是什么大唐的名将。早在数十年前,徐敬业被女皇武氏诛杀地时候,他们就对大唐没了什么感情。现在,他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在吐蕃生存下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