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长安城,李世民心中都会忍不住想起自己在这里发经历的一切事情。无论是前世身为秦王还是皇帝,仰或是今生在这里的点点滴滴,都会涌上心头来。
长安啊……我又来到你的眼前了!苍天厚土,这一回我又会经历什么样的是非和命运?!
十余万大军集结整队,准备扎下营寨,听候圣旨行事。
李世民和马燧策马立在高处,展目看向长安。
“殿下……到长安了。”马燧长吸了一口气,低声说道,“你还有最后的机会现在折回。放心,没有人会知道,你曾跟随大军到了关内。末将只是不想,殿下将来会后悔。”
“放心,我不会后悔的。”李世民脸上泛起自信的微笑,“我这人,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太喜欢后悔。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没什么可后悔的。马大帅----送本王入京吧!”
第三卷 九鼎 第267章 皇帝与汉王
长安的街头,一如往日的热闹非凡。岿然屹立的城头高高在上,比平日多了一倍的士兵们执戈立戟,一脸肃然。
原本熙熙攘攘的街头,因为一拨人的到来而突然变得气氛有些紧张。
“那是汉王么?”
“不知道,应该是吧……几年没见,变化不大。我曾经见过两眼的。”
“他真的回京了啊?是马燧抓来的吗?”
“别乱说话,小心……”
低声的议论不绝于耳,形成了一片轰鸣声。其实并没有铁甲军士开道,但大批的民众自发的站在街道两旁,都对走过城门的这一队人行注目礼。
李世民换上了紫色亲王袍服,头戴一顶三梁金顶冠,骑在大白马上昂然走上了朱雀大街。马燧等人从旁跟随,落后半个马身。
他在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表现出任何的激动和感慨。可是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仿佛就要突破胸腔破体而出。
三年了……弹指间,离开这座与他命脉相惜的帝都,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对于苍海万年来说,实在不算是什么。可是对一个人来讲,却是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显然,现在的他,就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当初在长安时,又何时想过自己会以这样一个方式重回帝都?眼下看似平静的一切,又有几个人能看得出平波下的汹涌暗流。
这一次,至从第一脚踏上长安的城砖开始,李世民就清楚的知道,自己真的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从这一刻开始。他与皇帝之间地较量,除非有一方败退或是倒下……否则,谁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李世民,也在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冷、硬起来。
唯有这样,才能生存,才能取胜。
很无奈,很残酷。
但这就是生存的法则。
一行人走过朱雀大街。途经汉王府。府门前和往日一样的,朱红大漆门,两座石狻猊。但是,比以前多了一队严阵以待的甲兵。
“末将拜见汉王殿下!”一名小校模样的人小跑到李世民面前拜道,“奉皇帝陛下御旨。恭迎汉王一行入住汉王府。”
“哦,有劳你了。”李世民也没有说什么,对后面的车驾招了一下手。一行人在小校地带领下,进了汉王府。
汉王府还是和往日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俱文珍和苏菲儿下了车子。马上开始忙活开来。皇帝还真是想得周到。汉王府里已经安排了十几个丫环仆人,只等汉王一到,就可以伺候人了。
可心思细密的李世民清楚得很。这些人恐怕都不是一般的仆役。要不然。哪里会有这样姿色出众的丫环,和专业的仆役?这些人,肯定是宫里地宫女和杂役,经过严格选拔的---皇帝心腹。
在宫中住过数十的年的李世民,几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
皇帝地用心,昭然若揭。李世民暗自冷笑。
马燧也跟着一起进了汉王府,跟着一起忙活了一阵帮了一些小忙。自己心中更是忐忑不安。终于到了最后的交锋时刻了,皇帝与汉王之间。究竟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见面,然后开始对决呢?
李世民地心里反而变得宁静起来。越是面临大敌和重大事件,他反而出奇的冷静,这几乎成了他本能的习惯。既来之则安之,皇帝会出招的。等着见招拆招好了。这样的战争,是没有既定的套路和格局的。任何时刻都有可以发生任何事情。
傍晚时分。李世民一行人等刚刚吃过了早餐,皇宫里就来人了。
预料之中,皇帝单请汉王进宫见驾。
所有人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李世民将衣装略作整点,不作迟疑地跟皇宫来使往大明宫而去。
皇宫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每一个人看汉王的眼神,都有些异样。李世民满不在乎,昂首挺胸朝大明宫紫辰殿而去。
皇帝就在书房。
第一脚踏进去的时候,李世民感觉房间里比较暗。侍立在一旁的窦文场和另外几个宦官,脸上都仿佛笼罩着一层阴气。
四目相对的一瞬间,李世民心如止水,表情波澜不惊;李适微微扬起了一些眉毛眼睛里闪过了道厉芒,马上又泛起了笑意。
“儿……臣李谊,拜见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世民跪了下去。时隔三年,他感觉这一次地一跪,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违心,都要让他郁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