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已经和武元衡坐在屋里,放声大笑起来。
武元衡笑道:“殿下这一手,端的是玩得漂亮。嘉王也挺识时务的,事情看来,比我们想象的要顺利。”
“嗯,还算顺利。”李世民也在笑,说道,“其实他们只是掩耳盗铃罢了。关内的人,谁不知道嘉王和韶王家里,囤粮如山富可敌国。我没有和他们清算上一次的粮食案,就已经是网开一面了。好在他们也算训趣,知道顺阶下梯。不然,这一次我还真是打算黑着脸,动一次真格地。毕竟二十万大军事关大唐天下的安危,为了这个大局,我可是什么也会干得出来的。现在这个结局,算是好的。他们主动献粮,而且为我今后推行土地整改埋下了一个有利的伏笔。伯苍,我们此行收获颇丰啊!”
武元衡呵呵地笑道:“一切都是时也,命也。大局如此,嘉王和韶王也不敢逆鳞而上了,也算是识时务之俊杰吧。遥想当年,殿下明知嘉王与韶王受了皇帝密计在栽害殿下,却只能忍气吞声详装不知,现在也算是出了当年一口恶气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了一阵,然后说道:“要说我出了这口恶气,你当年在雍州监牢里受的那一顿子窝囊气,又该找谁清算呢?”
武元衡微微一笑:“微臣这一点点小委曲,就无足挂齿了。只要大唐江山地大局安宁,我这一点委曲又算得了什么?现在殿下刚刚和平解决了粮食的事情,不好再造次生乱,让嘉王和韶王生出多余的疑心来。雍州刺史刘德海这些人,就暂且饶过他们不予理会吧。免得因小而失大。当务之急,是要先将粮食拿到手。以治这些贪官污吏,以后还有的是时间。”
李世民呵呵笑道:“伯苍永远都有这么好的大局观,我甚感欣慰。来日收粮食,还少不得要刘德海等人出力,就让他们先戴罪立功吧。其实他们现在,已经是如坐针毡日夜不得安宁。我先不治他们的罪,让他们戴罪立功办事去,他们肯定效死力卖命了。”
武元衡点头赞道:“太宗皇帝当年,就经常用到这样的谋略----使功不如使过。太子殿下,现在是越来越有太宗皇帝的风范了!”
“哈哈,是么!”李世民笑了一阵,言归正传说道,“现在,马上派出几匹快使去长安。让高固将三万剑川军余部,与李晟的泾原兵合并一处,交由李晟带领开拔到长安来。同时,让马燧率领本部人马,也开来。一起来东都领取粮草。战事在即,我们没时间耽搁了。让他们领了粮草,各奔各地。另外,让他们来的时候带上所有的民夫,将余下的粮食悉数运往长安,入库太仓。从今往后,太仓和国库要派最信得过的人专管,我们也要多长个心眼。绝不能再让太仓和国库,被一些蛀虫们吞噬了。”
“是,我马上就去办。”武元衡拱手拜了一揖,退出了房间就去办事了。
李世民独自坐在房间里,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总算是将大事办成了。粮食没了危机,战局上就没必要怕李希烈和河北三镇的那些人。只要能够防过这一波的动乱再将关内局势稳定住,我就可以登基称帝了。
整整六年啊……苦苦经营了六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第三卷 九鼎 第295章 雷霆出击
两天以后,李世民亲率着两千铁骑,在自己的两个好叔叔嘉王和韶王的陪同之下,来到了东都。武元衡则是被留在了雍州,陪同他的还有一千名飞龙骑将士。他会带领着这些军士,监督雍州刺史刘德海等人,接收嘉王和韶王在雍州私仓里的粮食。等整装完了,就会运往长安直接装进朝廷的太仓之中。刘德海等人本来就胆战心惊了,现在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将功补过讨好武元衡的机会,个个拼了性命的努力办差,忙得不亦乐乎。所以,雍州那边的事情,李世民完全不必担心了。本来武元衡办事,也是极为稳妥的。
含嘉仓,已然不是李世民熟悉的那个样子了。百余年过去了,含嘉仓的规模几乎翻了个倍,占地极广。用来储粮的粮窑,也比以前多了二倍不止。各式大小的粮窑,最大的有六丈口径,深达二三丈。窑壁用火烘干,然后铺上稻草、木板等一些隔潮之物。等粮入了窑,再用泥土密封以防雨水。放眼看去,泥土封实的粮窑,数不胜数密密麻麻。据嘉王介绍,这里囤积着从苏州、徐州、楚州、润州、滁州、隋州、冀州、德州、濮州、魏州和关内收来的绝大部份粮税,有糙米、粟、豆、麦等好几种。
李世民不由得啧啧惊叹:百余年的时间过去了,大唐还是进步了许多的。人口翻了数倍,物产也丰富了许多。像眼前的含嘉仓的这种盛况,以前长安的太仓也比不了。
接下来,李世民等人又去了洛口仓和韶王占据的另外几个仓口。所见的情况相差不大,大批的粮食,被封存在粮窑里,真的有近百万石之巨。李世民感觉自己,还真是一夜暴富,捡了个天大地便宜了。嘉王和韶王这两个人。人品怎么样姑且不说,敛财的确是非常的在行!
检视完几大粮仓,天色已晚。李世民就带着这些人,进了东都洛阳过夜。东都这里的状况,就不能跟长安相比了。主要是最近几年,受淮西李希烈的冲击比较大,人心惶惶轶序治安也有些混乱。商旅也少了许多。长安虽然变乱频仍,但好歹还保留着一丝繁荣气象。东都这里虽然城郭巨大建筑完整不输给长安多少,但安定与人气,则是完全不能相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