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球的红飘带_魏巍【完结】(118)

  “哎呀,里面什么也看不见,我一下踹到灶火坑里去了。划了根火柴一照,才看见三根 木棍支着一口大锅。穷呵,穷呵!穷得什么也没有。”

  大家正说着话,忽然听见山头上响起一片威严的、有力的、令人心悸的呐喊声: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这种喊声,充满着敌意的挑战的意味,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人们徬徨四顾,看见 西边山头上出现了一片杂乱的人影。这些黑色的小小的身影,在山岭上健步如飞,衬着天幕 看得十分清晰。

  “大约,他们发现我们了。”

  刘伯承说着,取下他的单筒望远镜,正想看个仔细,人影已经隐没在森林里了。瞬息 间,东面一带山岭又出现了一片同样的喊声: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刘伯承把望远镜移向东面一带山头,很快健步如飞的身影又隐没到森林里了。

  他收起望远镜,轻轻叹了口气:

  “看起来,今天的行动不会顺利。”

  “我看也是。”聂荣臻点了点头。

  果然,还没有走出这个山垇,队伍已经停住,又走不动了。

  不久,从前面跑过一匹马来。一个随同前卫营行动的参谋翻身下马,来到刘伯承、聂荣 臻面前打了一个敬礼:

  “报告刘司令员、聂政委,前面过不去了。”

  “怎么回事?”刘伯承盯着参谋。

  “彝民拿着枪刀棍棒,挡住去路,不让过了。”

  刘伯承同聂荣臻交换了一下眼色,意思是“果然出现了这样的事”。随后命值班参谋找 肖彬来。

  不一时,肖彬从前面队列里跑了过来。他是南方的那种小个子,腰里带着短枪,人生得 聪敏灵活,二十岁刚刚出头,已经当过某师的师政委了。这次为了过彝族区,把他调到工作 团随同先遣队行动。

  “前面过不去啰!”刘伯承用小竹竿敲敲地面,“你带着人去看一看吧,要他们派出代 表来谈,语言、行动都要小心谨慎。”

  “要耐心,反复宣传我们的政策。”聂荣臻说。

  肖彬满有信心的样子,带着几个人随同参谋到前面去了。

  刘、聂看看太阳已经近午,天气颇为炎热,就命令部队放好警戒,暂时到森林中休息。 他们也来到附近的森林中。

  刘伯承和聂荣臻在林子里喝了点水,暑气渐消,但心中却焦虑不安。他们甚至觉得,这 种滋味比打仗还要难熬。打仗,只要下了决心,打就是了,而今天却要争取在兄弟民族面前 下放一枪一弹,和平通过。但是历史上的隔阂和国民党对少数民族的镇压和屠戮,早就沉积 成山一样的仇恨,这些都记在“汉人”的帐上,今天要想把红军——这些他们还从来没见过 的陌生人说个明白,是多么不容易呵!何况时间又是这么紧迫,如果误了时间,即使能顺利 通过大凉山,又怎能渡过大渡河汹涌的激流!

  “今天如果打起来就糟啰!”刘伯承坐在一个大树根上忧心忡忡地说。

  “主要是时间问题。”聂荣臻也面带愁容说,“如果拖下来,前面的敌人布置就绪,后 面薛岳又赶上来,事情就麻烦了。”

  正说话间,只听“砰——排排排排排—”后面响起了瓮声瓮气的枪声。

  “土枪!”刘伯承的头微微扬起,接着以军人的敏捷站了起来。聂荣臻也站起来,两人 一起走到林子外面。

  “砰——排排排排排—”

  “砰——排排排排排—”

  接连又是几声。

  “好象在我们后面打起来了。”聂荣臻说。

  刘伯承立刻命一个侦察参谋去了解情况,那个参谋骑了一匹快马向来路奔驰而去。

  不久,枪声停下来了,山谷又归于寂静。这种扑朔迷离的情况,更加使人惶惑不解。

  两个人在原地徘徊着,谁也没多说话。

  呆了好长时间,只听警卫员嚷道:

  “后面打起信号弹了!”

  刘伯承和聂荣臻仰起头来,果然有三颗鲜红的信号弹悬在天空。

  “这会是彝民在打信号弹吗?”刘伯承仰望着天空,在思考。

  “不象是,”聂荣臻说,“他们没有这东西。”

  “那么,就是我们的人呼救啰!”

  “这倒可能。”

  由于这判断,两人的心绪更为不宁。

  过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望见后面山垭口那里走过一伙人来。但不知为什么,附近的林子 里腾起一阵咭咭嘎嘎的笑声,笑了好久才住。刘伯承和聂荣臻都感到迷惑不解。不一时,侦 察参谋牵着马同一个人走了过来。那人戴着眼镜,光着头,穿着个小裤衩子,低垂着头走 着。走到近处,才看出是工兵连长丁纬。刘伯承和聂荣臻平时对军风纪的要求都是很严格 的,一看工兵连长是这个形象,心中有些不悦。

  “哎呀,你怎么弄成这个鬼样子?”

  “我……我……”丁纬是位知识分子,平时能说会道,现在却是又羞又愧又气,话也说 不上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