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是赞成这个意见的。”陈昌浩说。
原来,过草地前夕,也就是八月二十日,中央政治局开过一个毛儿盖会议。这个会周恩 来因病未能参加,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他在报告中说,到达夏洮地区以后,有两个发展方 向,一是向东,一是向西。向东可转入进攻,向西则是继续退却。这是一个战略分歧。他的 意见是,红军主力应该向东发展,也就是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该向黄河以西。如果向黄河 以西,敌人就会在黄河以东筑封锁线,把红军限制在黄河以西地区。这个地区虽然很大,除 去草地、沙漠,地区就很小了,人口也很少,而且是少数民族区域。这样红军就会遇到很大 困难,无法得到发展。毛泽东还说,现在敌人的计划,正是企图把红军逼到西面。因此,红 军就决不能向西。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决心以洮河流域为中心向东发展,左路军 应向右路军靠拢。在那次会议上,陈昌浩和徐向前都同意这个发展方向。
“我还有个建议。”徐向前说,“如果左路军过草地实在有困难,我们可以派出一个 团,带上马匹、牦牛、粮食去接他们。”
“这个办法好。”毛泽东高兴地说,“一发电报催,二派部队接,就这么办。”
毛泽东要留陈、徐二人吃饭,二人说还要回去看地形,就告辞而去。
毛泽东将他们送到门外,看他们飞身上马。不一刻,那一队骑兵就渐渐消逝在茫茫的草 原中了。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地球的红飘带 (六十七)
徐向前站在几棵矮树丛后面举起了望远镜。他前面数百米处,是一个相当高大的喇嘛 寺,暗红色的砖墙又高又厚,上面露出一个个枪眼。寺院后面是一带绵延的山岭,山的鞍部 有两个赫然矗立的高大碉堡,正好封锁住一条北去的山路,那就是红军梦寐以求的进入甘南 的通道。指挥员们看地形的时候,都是力求发现大地母亲最细微的皱纹,以及隐避在那些皱 纹里的兵力与火力。而且不仅如此,他们往往边看边想,实际上已经进入一篇文章深沉的构 思中了。因此,他们是不愿别人来打扰的。何况这时,太阳刚刚出来,逆光观察,晃眼得厉 害,徐向前更是聚精会神。
他身后是一大片浓郁得几乎发黑的原始森林。他的大青马和他的马伕,他的警卫员和经 常跟他的长着一副圆圆脸的许参谋,都隐藏在森林里。
突然,对面响起尖利的枪声,一颗流弹从头顶上划过去了。
许参谋的心跳了一下。他忽闪着一对亮亮的大眼睛,望着前面几步远的徐向前,显出紧 张不安的样子。遇到这种情况,许参谋就有一种难堪的矛盾:欲待提醒首长吧,既怕他不 听,还怕受责备;欲待不管吧,出了问题自己又怎样交代呢!
接着,又是两声尖厉的枪声。子弹象飞蝗一般发出丝丝的翅声,从耳边飞了过去。
“总指挥,你还是姿势低一点吧!”许参谋压制不住,说了出来。
徐向前似乎没有听见的样子,仍然纹丝不动地凝神观察。
许参谋急了。当敌人的枪再次打过来的时候,他的声音也大起来:
“姿势低一点不行么,徐总指挥!”
“再低了,看不见嘛!”徐向前举着望远镜,有些厌烦。
许参谋眨了眨眼不作声了,心里更加嘀咕起来。他知道眼前这位指挥员的脾气禀性。在 鄂豫皖他当军长的时候,总是出现在第一线。他对那些密密麻麻的子弹,视同常事,往往不 以为意。有一次看地形,正举起望远镜时,飞来的子弹打穿了他的衣袖,他低头看了看,说 了声“讨嫌”,就继续进行观察。这个故事风传了全军。还有一次,围攻黄安城打得难解难 分,敌人的增援部队有十几个团突破打援部队的防线冲过来了,城里的敌人也拼命突围,两 下已经相距不远。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的徐向前,带着参谋和警卫人 员,骑着十几匹战马在硝烟中向着枪声最繁密的一个山头奔去。他们终于来到打援部队据守 的最后一个山头。当徐向前站在高高山顶的几棵松树下举起望远镜时,敌人已冲到前面六七 百公尺的地方。纷纷落下的迫击炮弹,在前后左右打成一片烟海。就是在这时,他命令部队 立即发起反击,将敌人的十几个团压下去了。战后人们才发现他的右臂负伤,而他那瘦高的 身躯始终在那几棵松树下屹立未动。
许参谋凝思间,“哗换换”半梭子弹打了过来,徐向前旁侧的枝叶乱纷纷地落在地上。 这次,手疾眼快的许参谋没有说话,而是猛地蹿了上去,将徐向前拖了下来。
“换换地方吧,总指挥,我给你找了个更好的地形。”许参谋陪着笑说。
他们刚离开那地方,一颗迫击炮弹已经落地,随着爆炸声缓缓地升起一团蓝烟。
许参谋望了他的首长一眼,圆圆的脸盘露出笑意。这种笑意是埋怨也是批评,似乎说, “首长,怎么样,不坚持己见了吧!”可是徐向前似乎没有理会,又在一个新地方开始了观 察。
直到他认为看得心满意足,才收起了望远镜,步态从容地走出了这片原始森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