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红飘带 (六十九)
这时的总指挥部和中央机关都住在潘州。潘州位于包座附近,在巴西东北约二十里,彭 德怀差不多每天都到潘州去一次,名义上是去总指挥部,实际上是到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那 里,看中央是否安全。
潘州有上百户人家,坐落在满是松柏的谷地里,一部分房子在山坡上。这个村庄也象其 它藏族村寨那样,满村房顶上都是猎猎作响的白色经幡,村中还有一座比喇嘛庙小一些的经 堂。这就是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居住的地方。村里有一条溪流,距村边不远处有 一座小小的水磨房。村子以北约一华里处,高高的山坡上有一个藏族样式的小楼,毛泽东、 张闻天和博古就住在那里。
九月九日这天过午,彭德怀从总指挥部住的那个经堂走出来,脸色非常难看,神情中带 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样子。他心中暗暗嘀咕道:“事情已到了这种程度,看来不能不说了。” 他这样一路想着向北走去,爬上了那面高高的山坡,跨上木梯,进了毛泽东住的那间房子。
毛泽东坐在火塘边的矮凳上,正皱着眉头在看电报。火塘的余烬早已熄灭,房子冷嗖嗖 的。彭德怀说话一向开门见山,他进来朝毛泽东对面的小矮凳上一坐就说:
“我看现在情况不好。”
毛泽东从电报纸上抬起头来,观察了一下彭德怀的气色,觉得有些异样,就说:
“你听到什么了?”
“我上午到总指挥部,他们还在谈北进;午饭后再去,陈昌浩的腔调完全变了。”
“他说么子?”毛泽东关切地问。
“他说南进好啰!”彭德怀带着气愤,“把阿坝吹得比通、南、巴还好。鬼才相信!北 上抗日的事一句也不提了。
… ”
毛泽东“哦”了一声,半晌没有言语。彭德怀又接着说:
“我没吭声就出来了。看样子,他们要改变行动方向。”
毛泽东神色沉重,停了半晌,才说:
“昨天晚上,我们七个人,闻天、恩来、博古、稼祥,还有昌浩、向前,开了一个会, 用七个人的名义发出去一个电报,把南下的不利条件通通讲了… ”
“回电了吗?”
“回电了,还是要坚持南下。”
毛泽东长长叹息了一声,说:
“电报都在这里,你看吧!”
彭德怀首先展开毛泽东等七人于昨晚二十二时发给左路军的电报:
朱张刘三同志:
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关头,须要我们慎重而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这个问题。弟等 仔细考虑的结果认为:
(一)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因为:(甲)地形利于敌封锁,而不 利于我攻击。丹巴南千余里,懋功南七百余里均雪山、老林、隘路。康、泸、天、芦、雅、 名、邛、大直至懋、抚一带,敌垒已成,我军决无攻取可能。(乙)经济条件绝不能供养大 军,大渡河流域千余里间,如毛儿盖者,仅一磨西面而已。绥、崇人口八千余,粮食极少, 懋、抚粮已尽,大军处此有绝粮之虞。
(丙)阿坝南至冕宁,均少数民族,我军处此区域,有消耗无补充,此事目前已极严 重,决难继续下去。
(丁)北面被敌封锁无战略退路。
(二)因此务望兄等熟思深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行 军中即有较大之减员,然甘南富庶之区,补充有望。在地形上、经济上、居民上、战略退路 上,均有胜利前途。即以往青、宁、新说,已远胜西康地区。
(三)目前胡敌不敢动,周、王两部到达需时,北面仍空虚。弟等并拟于右路军抽出一 部,先行出动,与二十五、二十六军配合行动,吸引敌人追随他们,以利我左路军进入甘 肃,开展新局。以上所陈,纯从大局前途及利害关系上着想,万望兄等当机立断,则革命之 福。
恩来、洛甫、博古、向前
昌浩、泽东、稼祥
九月八日二十二时
彭德怀接着又展开张国焘于今晨的复电:
(甲)时至今日,请你们平心估计敌力和位置,我军减员、弹药和被服等情形,能否一 举破敌,或与敌作持久战而击破之,敌是否有续增可能。
(乙)左路二十五、九十三两师,每团不到千人,每师至多千五百战斗员,内中病脚者 占三分之二。再北进,右路经过继续十天行军,左路二十天,减员将在半数以上。
(丙)那时可能有下列情况:
1.向东突出蒙西(?)封锁线是否将成无止境的运动战,冬天不停留行军,前途如何?
2.若停夏、洮是否能立稳脚跟?
3.若向东非停夏、洮不可,再无南返之机。背靠黄河,能不受阻碍否?上三项诸兄熟 思明告。
4.川敌弱,不善守碉,山地隘路战为我特长。懋、丹、绥一带地形少岩,不如通、 南、巴地形险。南方粮不缺。弟亲详问二十五、九十三等师各级干部,均言之甚确。阿坝沿 大金川河东岸到松岗,约六天行程,沿途有二千户人家,每日都有房宿营。河西四大坝、卓 木碉粮、房较多,绥、崇有六千户口,包谷已熟。据可靠向导称:丹巴、甘孜、道孚、天卢 均优于洮、夏,邛、大更好。北进,则阿坝以南彩病号均需抛弃;南打,尽能照顾。若不图 战胜敌人,空言鄙弃少数民族区,亦无甚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