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不是叶剑英,恐怕我们都要成为阶下囚了!”
毛泽东连连点头道:
“确实如此。古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我看叶剑英就是个吕端 呀。”
晚上。毛泽东来到总指挥部。徐向前正举着一盏马灯看地图,看见毛泽东来了,就放下 马灯迎了出来。
“毛主席,您还没有休息吗?”
毛泽东点点头,站定了脚步,诚挚地望着徐向前说:
“向前同志,现在的形势是,一个要北进,一个要南下,你的意见怎么样?”
说过,他久久地注视着徐向前流露着期待的神情。
徐向前沉吟了半晌,显出为难的样子,迟疑地说:
“现在两军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了,四方面军如果分成两半恐怕不好。”
毛泽东听了这话,默然无语,明显地感到失望。他在肚子里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说:
“那就早点休息吧。”
说过,又问陈昌浩哪里去了,徐答可能到门外散步去了。
毛泽东随即转身走出门外。
走出不远,果然陈昌浩在几棵松树下来回踱步。毛泽东迎了上去,说:
“昌浩同志,今天早晨国焘同志的来电,我已经看了。看来他南下的意见很坚决,不容 易转弯子了。你看怎么办才好?”
陈昌浩略一寻思,就说:
“北进的方针我本来是同意的,但是张主席既然说了话,我们也不好不听嘛!”
毛泽东一听口气完全变了,话不好说了,但又耐着性子劝说道:
“关于南进的问题我已经再三说了,确实在地形、经济条件、民族情况等各方面都非常 不利。坚持南进是肯定要碰壁的。这一点务必请你三思而行。… ”
毛泽东的话还未讲完,陈昌浩就打断他的话说:
“你的话有一定道理,张主席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北进不一定就成功,南进也不一定 就失败!何况两军既然合在一处,又怎么能够分成两半?”
毛泽东见事已如此,再说无益,遂立刻改变口气,道:
“既是要南进嘛,书记处总要开个会讨论讨论。现在恩来和稼祥都病在三军团,那么我 和博古、闻天就去三军团司令部同周、王开个会吧!”
陈昌浩见毛泽东变了语气,才点点头笑着说:
“这样才好!”
毛泽东缓缓地向住处的高坡走去。
他刚刚跨上那粗糙的独木楼梯,张闻天和博古就跑过来问:
“怎么样,有希望吗?”
毛泽东摇了摇头,神情沉重:
“连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那怎么办?”张闻天问。
“没有办法,我们只有走了。”毛泽东长长地叹了口气,不胜感慨地说,“我毛泽东经 过的困难也不算少,可是比起来,这一段要算我一生最黑暗的年月。”
“谁也没有想到,张国焘坏到这种程度!”博古愤愤地骂。
警卫员们忙碌了一阵,三个人就在门前悄然上马。毛泽东由于思虑过度,精神甚为疲 惫,一只脚踏进马镫,上了两次都没有跨上马去,还是警卫员扶着才上去了。
他们下了山坡,沿着一条溪水行走在黑黝黝的山谷里。三骑马静静地走着,马上的人谁 也没再说话,只有小河的流水声和得档的马蹄声。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地球的红飘带 (七十)
叶剑英回到总指挥部,会议还未开完。他若无其事地坐回到原来位置,直到会议结束才 将电报交给陈昌浩。此后,他就进入深深的思索中了。
他想,自己脱离险境,那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把原属一方面军的干部都带过去,就不那 么容易了。想来想去,忽然脑海一亮:现在陈昌浩的全部心思都在南进上,何不将计就计, 利用南进行事?于是,他就找到陈昌浩从容不迫地说:“陈政委,现在咱们不是要南进 吗?”陈昌浩说:“是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南进。”叶剑英说:“要南进,就要过草 地,没有粮食可是过不去呀!”陈昌浩说:“是的,我也在盘算这个问题。”叶剑英说: “我打算明天一早就带直属队出去打粮,你看如何?”陈昌浩点点头,高兴地说:“好好, 最好多打一点,上次过草地就是准备不够吃了大亏。”
叶剑英心中大喜,既然答应,那就成为合法的了。他立刻开了一个小会,林伯渠、杨尚 昆、李克农、萧向荣等都参加了。会上,他透露了发生的紧急事态,通知大家以打粮为名, 于凌晨二时集合,撤到三军团去。他要求大家绝对保密,绝对准时,一定按时在村边水磨房 处集合。说过,大家当场对表。会后,他把杨尚昆留下来研究了各种细节。长期做参谋长工 作的叶剑英,那是非常细致的,一切准备工作滴水不漏地完成了。
接着,他来到了作战科。真是事有凑巧,只有白天送电报的吕继熙副科长守在那里。叶 剑英看四外无人,就说:“小吕,关于那个电报的事,你一句也不要说。”吕继熙点头答 应。叶剑英又说:“你那里有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地图吗?”吕继熙说:“这次包座战斗,只 缴获了一份十万分之一的甘肃省图,没有陕西省的。”叶剑英说:“你把那份甘肃省图给 我。”吕继熙从文件箱里取出甘肃省图,叶剑英就悄悄揣起来,趁人不注意,放在床底下的 小藤箱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