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球的红飘带_魏巍【完结】(65)

  大娄山是横亘黔北的一条山系,山势巍峨险峻。当地有一首民谣说:“巍巍大娄山,离 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毛泽东的诗集里,有一首十六字令,其中一节是: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很可能是从这里的山势和群众的歌谣汲取 的灵感了。而娄山关,正是这条大山系中从川南进入黔北的一个门户。所谓“万峰插天,中 通一线”是也。但是,你在山下又绝看不见关口在哪里,因为这“一线”是个连续不断的 “之”字,正象老百姓说的“盘山十八弯,才见娄山关”呢。

  毛、周、朱三人在曲折的山径上,说说笑笑。路上不断碰上红军战士押着大队的俘虏走 下来。这些黔军的俘虏,背着竹背夹,神色颓丧,有的丢掉了帽子,有的跑没了鞋子,有的 大约是大烟瘾发了,拖着鼻涕流着眼泪。毛泽东他们正行走间,见前面路边围着好几个红军 战士,过去一看,地下坐着一个中年俘虏,又打哈欠,又流眼泪,向红军战士求告说:“红 军先生,你就让我抽一口吧,我实在瘾得走不动了。”

  “快走!到地方让你抽。”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说。

  “不行呵,我一步也走不动了!”

  那个俘虏确实一点精神都没有了,象立刻就要瘫倒的样子。毛泽东见此情景,就笑着对 红军战士说:

  “小鬼,你就让他抽一口,他有了精神,跟你走也就是了。”

  那个红军战士虽然认不得毛泽东,但看出是几位首长,也就答应了。俘虏连声说:“谢 谢官长!谢谢官长!”一面从挎包里把烟葫芦、烟灯、烟枪拿出来,也不管地下脏不脏,就 枕着一块石头倒下来,佝偻着身子,点起烟灯,手持烟枪,异常娴熟灵巧地烧起来。烧好烟 泡儿就插在烟葫芦上,迫不及待地呼噜呼噜地抽着。

  看见这露天抽大烟的场景,真叫人啼笑皆非。那个红军战士也禁不住笑着说:

  “真有意思!这些贵州兵你缴他的枪倒没有什么,你要动他的烟枪,他就急了。他们要 是过足了烟瘾,还真是能冲一下,你们不知道,今天早晨他们冲得好凶呢!”

  “哪是啷个没得法子嘛!”正蜷着两条腿在地下抱着烟葫芦抽烟的俘虏,意外地插了一 句。此刻,他已抽完了一个泡儿,鼻子里微微冒着烟,晕晕乎乎,显出极为舒坦的样子。然 后他就望着大家傻笑。

  “该走了吧?”红军战士催他。

  俘虏听出红军战士的口气很和缓,一点也不严厉,嘻嘻一笑,有点死皮赖脸地说:

  “再来半口!”

  说着又烧了一个抽了,才收拾起烟具,精神百倍地站起来,把背包往肩上一甩,说:

  “到哪儿都行,走吧!”

  毛、周、朱三个人沿着山径一面走,一面谈起中国人受鸦片的毒害,不胜感慨。朱德说:

  “从我记事儿起,政府就说禁烟,颁布了不知道多少法令,到现在是越禁越厉害,越禁 抽的人越多,没有哪个省不抽鸦片烟了!”

  “禁不绝的!”周恩来叹了口气,“因为这是军阀、官僚们的主要收入,王家烈的军 火、武器就是靠大烟换来的嘛!现在薛岳占了贵州情绪很高,也因为贵州有这笔收入!” “不打倒这些混蛋政府,一切坏东西,永远也禁不绝!”毛泽东说。

  三个人说着,已离关口不远。这里已可清楚看到,在“之”字路的尽头,双峰插天,一 座大尖山,一座小尖山,象两把尖刀直刺天空,紧紧夹住一座窄窄的隘口。而在关口的左 侧,还有一座不相上下的巍然屹立的孤峰,白云缭绕,直瞰关口,那想必就是点金山了。

  他们来到点金山下,不断看到一大片一大片殷红的血迹,附近还有不少新坟。那些新刨 开的湿土,说明一批红军烈士刚刚掩埋。这种景象虽然他们看过多次,还是不免心中悸动。 他们在坟前垂手而立,对这些来自江西、福建、湖南的子弟默默地悼念。

  这里关口上并没有什么建筑,南侧仅有两三间草房,一通石碑,刻着“娄山关”三个大 字。他们站在碑前,往前一望,整整一面山坡上,到处是黔军凌乱的尸体,杂乱的军用物 资,扔得到处都是。最惹眼的还有一顶军官乘坐的轿子,也歪倒在山坡上,山风不断呼哒呼 哒地吹着灰色的轿帘。

  这时,从他们身边过去一副担架,后面跟着一个腰里杀着转带的警卫员。担架上的伤员 蒙着一条灰色的棉被。担架本来过去了,却忽然停住,只听有低微的声音喊:

  “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

  他们连忙赶过去,仔细一看,才看出是三军团最年轻的师政委朱兵,经过整编,现在是 团政委了。他显然失血过多,面色苍白得厉害。由于见到了中央领导同志,脸上浮着幸福的 微笑。

  “是你呀,朱兵!”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伤怎么样?”

  “不要紧。”他微笑着说。“叫他们的九子枪打到腿上去了。”

  周恩来关切地说:

  “你准是跑得太靠前了,是吧?”

  “他这是一贯的啰。”朱德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