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备部汇报的另一项重要的空军装备是“天眼通II”型雷达告警接收机。
“天眼通II”
它是雷达告警系统研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雷达要探测目标,而作为被探测方当然希望知道这一点,以便作出反应,这就是雷达告警接收机的任务。而且最好能根据雷达发射的波束能反过来知道雷达,以及雷达载体的信息,这就是EMS电子支援系统的任务。在这一对抗中,似乎雷达方要吃亏些,因为雷达必须从非常微弱的目标反射波中,解算出目标的信息。而被探测方却可以根据强度大得多的雷达发射波来解算辐射源的信息。以F——22的APG77来说,它能搜索到160公里外的目标,那么目标至少在320公里外就能根据它的波束来反算出F——22的信息,因为二者接收到的电磁波的强度至少差了几千倍。但是EMS的困难在于,从太空中几乎无穷尽的电磁波中找出APG77发出的那几个脉冲。为此研制组得到了我国强大的侦察系统、情报系统、电子战专家的支持,他们收集了世界上各型战机的雷达的运行参数,存入了“天眼通”的控制电脑之中。这样一来,“天眼通II”接收到APG77或其他型号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才会将各接收单元同时收到的电磁波的强度、相位、频移的数值,取出来推算出雷达载体的信息。
他们引进了意大利公司的“单脉冲探测”仪及其技术,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剖析,破译了其中的秘密,成功地改进了“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它能够根据接收到的F——22的APG77雷达的几个脉冲,就解算出载机的距离、方位、速度、飞行方向等信息。当然对所有已知的雷达,它都可以起作用。而且它还有一种工作模式,可以对指定空域的点状辐射源进行监视,只要发现就能确定它的位置。并且把未知的雷达型号的运行参数记录下来。
可以想见这一仪器的威力,只要F——22打开机载雷达,在它的搜索范围之外,“天眼通II”就能发现它了,甚至可以据此向导弹发出制导命令。
会议决策立即组织力量作最后的攻关,尽早让这款具有EMS功能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定型组织批产,装备各型战机。
歼——17A
如果说空军的1号工程是上述电子装备,那么在前阶段大显神威、屡建奇功的歼——17、Z——17一对小隐形战机的改进绝对是“2号”工程。美国、俄国、日本都将它们视作眼中钉,极为关注对它们的探测手段。当今世界上对隐形战机的雷达探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一款是我国的一位博士提出概念的,后来通过艰辛的努力实用化了。概念并不复杂:当大功率的雷达波投射到B——2、F——117隐形战机上,被它们蒙皮上的吸波涂料吸收了,涂料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量,高空的背景气温约为——50度,蒙皮的瞬间升温可以被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仪从背景中检测出来。我军运用此类雷达成功地检测到接近,甚至越过我国领空的“曙光女神”超高空隐形侦察机,而且美军强大的干扰装置丝毫作用也不起,因为雷达回波不起作用,雷达波只是起“加热”蒙皮的作用。不过暂时还没有手段把“曙光女神”干掉。可是此类装置对歼——17不起作用,因为雷达波加热的是歼——17的骨架上的涂料,合成材料的蒙皮挡住了的红外辐射。
对歼——17的威胁是美俄研制的另外二款雷达:一是NVHF雷达,这是甚高频雷达VHF的改进型,VHF雷达发射的是几米到几十米波长的电磁波,它们被目标吸收后,目标又辐射出电磁波为雷达所探测到,在机理上与厘米波、毫米波被目标反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上迄今还没有一种涂料能吸收甚高频电磁波。如前所述VHF雷达不能准确地标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因此不能制导导弹对探测到的目标进行攻击。美俄科技人员作了极大的努力克服了这个缺点,NVHF雷达能对接收到的回波的相位、强度的连续变化进行分析,解算出目标的相当精确的位置,可以引导导弹进行攻击。但是1座雷达只能锁定1个目标,而且雷达天线的体积相当大。
二是“牛眼冲激”雷达,它的原理也不复杂:目前最有效的吸波材料是受到电磁波的照射,才转换成吸波状态,这一转换只需要极短时间。但是如果一个电磁脉冲比这个转换时间还要短,那么吸波材料就不起作用了。问题是如此短的脉冲只能包含极低的能量,反射回去的发射波的能量就更低了,接收系统根本无法从背景噪声中检测出来。冲激雷达是雷达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发射出功率巨大而又极其短促的电磁脉冲,接收装置还极其灵敏,能把自身的噪声降到极低,以便检测出极其微弱的目标反射波。当然这套装置也相当的笨重,但是能通过相控阵天线跟踪2——4个目标。
情报显示,美俄军方为了检验这二款新颖雷达的性能,把十几座昂贵的雷达租借给台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军方,以测试对付我军的隐形小飞机的效果。这对歼——17、Z——17是很大的威胁。
我国的科研人员迎击这一挑战。首先找到的是压制“冲激雷达”的方法,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蒙皮的内表面也刷上一层吸波涂料。当极为短促的雷达脉冲照射到蒙皮内表面的涂料,轻易地透射而过,因为它的极性尚未来得及完成转换,同样脉冲波也穿透了骨架上的涂料层,并且反射波也轻易地回过来透过了这层涂料,可是当反射波到达蒙皮内表面涂料层时,这层涂料的粒子极性已经完成了转换,把微弱的回波吸收得一干二净。当然实施时还得解决一些问题,蒙皮的内涂层与骨架的距离是经过计算和测试的,有的地方只好在蒙皮内加一层材料涂涂料。飞机当然要增加成本,并且增加约100公斤的重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