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二战风云_六角小猪【完结】(482)

  克尔金这么想着,若无其事的偏过头去,朝四周以及马路对面的几名同事做了个小动作。立刻,几个人加快脚步,径直朝车子行进的方向追了上去。

  眼看着这辆轿车在科学院的大门前缓缓的转向,径直朝大门内开进去,克尔金下意识的放缓了脚步,此时的他距离车子也就还有十几步远,也同样是在这个时候,他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科学院有着明文的规定,为了防止敌对分子的破坏以及夹带机密物品出入,科学院一向都禁止车辆的进出,而今……难道车上有什么大人物?

  正在疑惑间,克尔金猛地透过车窗,瞥见一张令他感到无比熟悉,同时又充满忌惮的脸。这张面孔的出现,让他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哆嗦,然后下意识的转过身,以更快的速度朝来路走去。

  作为一名安全委员会的秘密警察,他克尔金可以不用理会任何人,甚至可以不把克里姆林宫的官员们放在眼里,也可以不把那些统兵的将军们放在眼里,但是却不能去招惹那辆车上的人,不为别的,就因为那位女士是他们的“老板”。

  新二战风云 第十一卷 最后一战 第十八章 再起硝烟

  章节字数:5378 更新时间:08-08-07 10:57

  第十八章再起硝烟

  -

  这就是卡拉什尼科夫,这就是AK47之父,这就是枪王。看着眼前这位身材矮小,长了一头金中带白短发的年轻人,楚思南在心中颇有几分感慨的说道。三十几岁的年纪,就成为了苏联乃至国际上数一数二的枪械设计专家,这样的人除了说他是天才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什么词语可以形容他的才能了。

  楚思南在这个时代里也算是天才,军事指挥上的天才,尽管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但是这却的的确确是所有人对他的评价,而且还是正确的评价。

  能够同一个军事指挥天才,同时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同桌用餐,是能够令所有人感到荣幸的,更何况这个领导人还很和蔼,很好说话。

  因为在来之前没有打招呼,所以科学院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安排,楚思南夫妇的午餐,就是在食堂里同那些专家以及军方的代表们一起享用的。困难时期,伙食说不上好,当然,同克里姆林宫的有极大差距,不过楚思南显然并不在乎这个,他在乎的,是他所期待的那款AK44到底在性能上如何。

  在进餐的时候,楚思南专门将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叫到自己的餐桌上,向他询问了很多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都是同枪械设计原理有关的。别看楚思南是军人出身,要让他拆卸组装一把枪自然没有问题,但是要论到对枪械的原理,他却并不十分清楚。更谈不上什么设计思路之类专业性的东西了。

  席间,年轻地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显然是受宠若惊,这位未来的枪王看上去绝对是红光满面,而且说起话来都有些磕巴了。面对楚思南这个外行的询问,他绝对堪称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恨不得将自己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倒出来,一一摆放在楚思南的面前。

  通过卡拉什尼科夫的介绍,楚思南明白了一点,那就是这位年轻人的设计出发点,俨然就是简单的三个方面:可靠、简单、造价低廉。而这三个方面恰恰就是本着战时苏联国情为基准的。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点,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所设计的枪型。有大量地组件都是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的,冲压工艺地好处。就是材料消耗少,最适合于短时间内的大批量生产。

  回头去想想,AK地确是具有这样的特点,而后世的匪徒们,之所以也大量使用这种枪,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威力强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它便宜。而且很容易搞到。楚思南心里感觉有些好笑,后世的人们只认识到AK枪族的源远流长,可是谁又会去在一这一枪族出现的历史背景?说实话,并非是苏联人不喜欢设计精巧地武器,而是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像美国人所使用的那些高精枪械。在苏联国土上根本就不适合制造,曾经濒临绝境的苏联人,承担不起那么大的负担。

  在享用完午餐之后。楚思南随同各位专家以及军方的代表们,一起去往靶场,在那里试验各种参演样枪,并对它们做出综合性地校评。他甚至亲自上阵,试射了几枪卡拉什尼科夫提交的AK44型样枪,尽管这种样枪同他所喜欢的AK47还有很大差异,但是那强大地后坐力,以及“嗒嗒”脆响的射击声,也多少让他找到了一些曾经具有的感觉。

  在过了一把瘾之后,楚思南又跟据真正成熟型AK47的特点,向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卡拉什尼科夫提出了一些改进性的建议,虽然说他是个外行,但是毕竟对未来枪械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的建议的确给了卡拉什尼科夫不少启发,以至于在短短的半年之后,改进型的AK44二型面世,而这一型号,就基本上具有了真正的AK47的特点了。

  就在楚思南身在科学院靶场,抱着一把新型的突击步枪过手瘾的时候,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苏军西线战场,针对德军最后一战的大规模兵力调动行动,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在白俄罗斯战役结束之后,随着德军主要兵力的进一步折损,以及盟军部队在德军西线的快速推进,以朱可夫为首的苏军西线战区指挥层,明显加快了战场推进的速度。

  虽然身在莫斯科,而且身边的国事繁忙,但是楚思南始终没有忽视过前线战役的进展问题。虽然说就战后瓜分德国的问题,他已经同罗斯福、丘吉尔达成了正式的协议,但是他仍旧向西线各个战线的指挥官们下达了一项死命令,那就是务必抢在美英盟军之前,夺取德国的首都柏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