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下了马车,他不想耽误任何时间了,他要一边走一边看看上海的地势和环境,决定先干什么。自己带来的汤若望、方以智和自己这个现代人的思维,不知道能不能给上海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子,上海县令吴承大人到。”卫大同出言打断正在思考的王承恩。
“喔——”王承恩一愣,继续道:“见见去。”
王承恩带着卫大同朝进城的车队前方走去,果然见几个官员早在一旁等候着王承恩的接见。
“下官上海县令,见过王公公!”吴县令见到王承恩带头行礼。
王承恩抱拳还礼道:“吴大人无须客气!”
王承恩看看这吴县令,到不象南京知府林平之那般阿谀,对他印象还不错。王承恩顺便扫了一眼吴县令身后的几个官员。
“王公公,请——”吴县令转身,走在王承恩身侧,带着京师车队走向上海县城的驿站。
当夜,吴县令相邀,上海县城几个官员做陪,在吴县令家中做东,为王承恩等人接风。酒席间,王承恩问道:“吴大人,在下行至县城发现县城外荒芜一片,只有临近县城才发现有田地耕作,那么一点耕地这县城的百姓吃什么?”
吴县令叹道:“不瞒王公公,上海多为渔民耕地自然就少,何况这海寇每年要洗劫上海数次,而且在秋末粮食刚成熟既开始洗劫,官军们防不胜防,那里还防得住粮食不被洗劫的,百姓们也是没办法。唉!”
“海寇!”
王承恩一惊,暗怪自己连明朝因为‘禁海’而引发的海患的忘记了。明朝的海盗不仅仅有倭寇,还有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当然还有明朝自己人,王直、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等都是。
次日,王承恩找来汤若望、方以智二人。不待王承恩说话,汤若望先开口了:“尊敬的王公公阁下,你得承诺我在上海开设教堂,否则我得回京城。”
王承恩贼笑,他最喜欢跟他谈条件的人:“不就是教堂吗?若你答应我两个条件,一年我给你盖一家教堂。”
汤若望一愣,一年盖一家教堂?这个条件对于他来说,诱惑力太大了。作为一名耶酥教会的忠诚信徒,还有什么贡献,能比盖教堂传播教义来得更虔诚!
“王公公阁下,请告诉我,我要怎么帮助你,你才会答应帮助我盖教堂。”汤若望一脸的执著。王承恩心中暗叹,玩教会的就是玩教会的,连谈条件都变成了帮助人。
“第一,我要望远镜!”
“望远镜?”汤若望自然知道这种玩具。作为1608年某个荷兰眼睛商才在无意中发明了望远镜这种玩具,1609年伽利略听说了荷兰人的发明,亲手制作了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空,之后望远镜在欧洲迅速铺开,一直还没有传到明朝来。
“第二,我要你给我造枪造炮!”
汤若望有点迷糊了,造枪造炮?这王太监想造反吗?何况这些造这些东西需要工匠、需要银子的!
王承恩微笑看着汤若望,继续道:“银子不是问题,工匠我也可以叫皇上给派,我只要你将你知道的全部传授给这些工匠。”
王承恩知道若是办海上贸易,就得有强大的海军,保证海上贸易的安全,何况现在首先要建设的上海也需要一支治安部队,要不建一半给海盗洗劫一半,怕是又给打回起点。
上海县的驻军本来就少,遇到海盗的时候,指望江苏的明军兵援,上海早给海盗洗劫一空了,经济和国防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王承恩决定先出一下血,武装一只精兵,最少能保证上海在建设之初的安全问题。
王承恩最后朝汤若望道:“我给你半个时辰的考虑时间,我要这些火器也只是打击海盗而已。”
汤若望心中疑虑顿去,点头道:“我一定让王公公阁下满意!”
王成恩听到汤若望肯定的回答,含笑点头,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方以智,他对这个人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王承恩知道方以智是什么样的人。
方以智,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博涉多通,同时精研天文、地理、韵律、历史、农业、水工等皆学有所成,这个家伙几乎是个全才,而且为人好侠义。
方以智对新鲜事物颇为敏感,勇于接受其合理部分加以利用,有汇通中西之倾向,可视为我国早期汇通思想家之一,认为中西之学各有所长,尝言西学“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后来与汤若望的关系也不错,从汤若望身上了解很多西方学术,介绍于国人。
以此,王承恩对方以智的期待可想而知。
“方兄,这上海县还需兄台助我。”
说罢,王承恩给方以智尊重的一拜,这个礼节在古代只有后辈见长辈才用。
卷二 上海滩 章49 摩拳擦掌
------------------------
方以智一愣,赶忙上前扶住王承恩欲拜下去的身体,激动道“王公公,你这可折煞小人了,我……”
王承恩心中暗笑,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骗了个诸葛亮,他王承恩今天行个隆重的礼节骗个方以智有何不可?都是收买人心,别说拜了,就算要王承恩跪也无所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