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畅手下有四郡之地。
平原郡,是高畅发家之所,经营将有一年,平原由于久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除了少部分实力强大的世家郡望在兵匪之间的交战生存了下来,大多数贫民和一般的世家土豪都已破家败亡,这使得平原郡无比萧索和荒凉,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对高畅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情。
他先以强悍的实力,以及杀鸡儆猴的手段震慑了平原郡残存下来的世家大族,将那些世家强硬地绑在了自家的战车上,并且,利用大量的荒地,收拢流民,将土地分发给他们,利用世家的资源,用强征起来的种子和耕牛以官府的名义给那些分得土地的流民使用,赚得了民心,而且,他最嫡系的部队人人也分得有田地,自然对他死心塌地,忠贞不渝。
然而,作为高畅根基最稳的平原郡,也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毕竟,残破得太久了,想要重建和发展,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力,高畅不缺,但是物力高畅的政府却非常缺乏。
虽然有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始终是有限度的,超过了某些限度,自然有一些世家对其不满,何况,高畅在境内大肆宣扬供奉自己的灵宝神教,也或多或少刺激到了世家大族的神经,只是,暂时还没有做出应对而已!
至于时间,也不在高畅这一边,他若想巩固内政,追寻发展,就会坐失良机,当他将内政治理好之后,天下的归属多半已经角逐了出来,那人绝对不会是他,所以,他只能冒着内政不稳的威胁向外征战,争取以战争的胜利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震慑那些对他不满的内外势力,达到转嫁内部危机的目的,这次他亲自领兵攻打河间就是出于这个目的,想通过一次战争的胜利来平息内部不稳的声音,彻底巩固窦建德留下来的基业。
然而,若是取得了一场大胜,占领了河间当然还好,可是,若是打不下河间,反而全军溃败呢?那个时候,就算在他根基最稳的平原郡,多半也会有不少人跳出来反对他吧,更不要说其他的郡县了。
清河郡,高畅占领也有一段时间了,只是,清河郡的控制权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他手中,清河崔乃是天下四大高门之一,其势力在清河郡是坚不可摧的,比不得一般的世家,更不要说那些土豪了。
为了赢得天下士子的归心,毕竟,治理天下还需要手里拿笔的士子,而不是只懂得拿刀的武夫,高畅不得不做出妥协,认同清河崔在清河的地位,并且,将许多清河崔的子弟招入自己的军队和政府中,即便如此,却仍有大量清河崔的子弟推辞不出,说起来,清河崔也在看风色,并没有彻底投入高畅的阵营中,若是清河崔家全力支持高畅,那么,大多数的关东世家都会闻风而动,随其而为,在那些关东高门的人力物力支持下,如此,高畅一统河北根本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高畅要是攻打河间不利,大败而回,看风色的清河崔还会继续支持他吗?这值得怀疑,只要清河崔不支持高畅,现在,他能从清河郡那里得到的一些财赋支持也不复再有了。
清河郡虽然也经历了几次流贼侵扰,然而,那些实力强大的世家门阀却
受到多少损害,受到损害的只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和小那些门阀反倒在战乱之后掠夺到了不少的无主的土地,而高畅的夏国是想将多余的土地分给手下的士卒,以及那些流民,在这一点上,注定要和世家高门起冲突,若是高畅失去了强势的兵力,世家门阀的力量一旦反弹,到时候,够他难受了。
信都郡和清河郡的情况差不多,高畅的政令也只能在那几个大的城池施行,广大的乡间还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至于河间郡,南面的地盘掌握在窦建德原本的那些部属手中,如高雅贤,范愿等人,为了笼络这些将领,高畅不会剥夺他们的权力,至于北面,则还控制大隋王朝的手中,高畅在河间的全部实力也只有那一万多人的嫡系部队,以及那个不伦不类的灵宝邪教,若是高畅在河间战败,他那战无不胜的光辉形象顿时烟消云散,这会让人怀疑他究竟是否如他所说的那样是神君转生,毕竟,神灵是不会失败的。
一旦他失去了个人的威信,没有了头上那灿烂的神灵光环,他能不能活着逃离河间郡,还是个未知数啊!
以上就是宇文成都,准确地说是宇文世家的整个智囊团对高畅所建立的夏国做出的分析和判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分析和判断非常接近事实。
至少,范愿是这样认为的。
他一直惶恐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现在,他唯有相信宇文世家的分析和判断,隐忍下来,在最关键的时候,对高畅发起致命的一击,说不定还能够趁势而起,将他取而代之,毕竟,乐寿范家也算是河间郡的郡望,在河北大地上还是颇有一些名声。
九月初四,范愿的虎捷营进抵河间城下,在河间南城十余里外扎下营寨,七里井那个营寨则留给了后面的高畅大军,作为大军的中军大营。
河间城,背靠冀中运河,河水沿着城下流过,滚滚南流,在河间东城下,有一码头,可以通过船只和浮桥与运河对岸联系,河间城内的不少物资都是从运河对面通过浮桥和船只运送进来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