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郭朴又是不幸的,当初和他同时从乐陵出发的一家人,活下来的人也只有他一个而已!
作为读书人的郭朴,原本对忠孝节义非常看重,认为天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存在,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然而,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涯之后,目睹了亲人的纷纷离去,看惯了人间的惨剧,郭朴对大隋王朝深恶痛绝,他觉得自己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倒塌,他不介意在这件事上出一分力,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当高畅在军中发展神教的时候,需要一大批识文断字,并且对他忠心耿耿的士卒担任神官之时,曾经不敬鬼神,只尊圣人的郭朴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神官中去,成为了高畅最狂热的拥戴者,愿意为高畅的大业付出一切。
这其中,信仰有之,感恩有之,仇恨也有之!
总之,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郭朴终究成为了高畅的信徒,成为了最狂热的白衣神官中的一份子。
高畅在乐寿筑坛称王之后,灵宝神教正式成立,在他治下的各个郡纷纷建立了神庙,神庙神官的组成人员一部分由荷花仙子的人担任,大部分则是从高畅军中抽调而来。
所谓的神庙,并非像佛寺或是道观那样修建得庄严肃穆,华丽无比,也不像它们一样拥有大量不用缴纳赋税的良田。
在平原,清河这样的大城内,灵宝神教的神庙外表和占地面积才稍微像样一些,像郭朴所在的这样位处乡间的神庙则不然了,也就是三两间瓦屋,中间供奉高畅神像的大堂才稍微宽敞一些,有些神庙甚至只是茅草屋而已,就像郭朴所在的这间一样。
郭朴所在的这间神庙位于清河郡,武城县西南四十余里的赵家屯。
赵家屯,顾名思义,是赵家人的聚居点,然而,由于战争和饥荒的原因,赵家的族人已经全部离乡别井,逃难去了,能活着返回家乡的人寥寥无几,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流民的聚居点,容纳有几百户人家。
高畅的流民政策非常简单,就是将那些流民以一百来户为一个屯将他们集中起来,分给他们土地,以及种子,农具,耕牛,然后,分发给他们一点口粮,那些口粮并不多,不过加上流民从野地里采摘的果子,挖掘的野草,虽然依旧吃不饱,却还是勉强能活下去。
就是这样的一些小小恩典,在那些流民的心中,高畅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高畅灵宝神教的主要信徒除了来自自己军中的将士外,也就是这些受到了他的恩惠的流民。
然而,高畅并非天上那些救苦救难的慈悲菩萨,他这样做,并非单纯出自善心,是有着自己目的的。
很简单,要想发展下去,他的领地就需要人口,需要人参军为他打仗,需要有农民为他耕种粮食,供应大军。
毕竟,他不是那些只知道破坏,却不知道建设的流贼头子。
高畅将土地分发给那些流民,这并不是表明那些土地就属于流民所有了,流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却没有所有权,所以,那些土地是属于国家的,不允许私人买卖,
样做有自己的长远打算,他想彻底杜绝土地的兼并。▋
要想彻底杜绝土地的兼并,以免出现更多的豪强世家,以免他们将国家的经济拖垮,这是一件长远而艰辛的事情,作为一个眼光长远的人,高畅现在就在制定一系列政策,在这四郡之地施行,看是否能够大面积的施行,在他窃取这个国家的权柄之后。
因为战乱的原因,清河郡,信都郡,平原郡,河间郡这些地方到处都是荒地,世家大族虽然趁战乱之机占据了大量无主之地,不过,还是有不少田地荒芜,高畅所建立的当地政府就派人丈量了这些土地,将他们分给了流民耕种。
然后,在这些流民的聚居点,高畅修建了不少神庙,派了大量神官下来。
这些神官不仅要负责流民们的精神信仰,他们还有别的任务,这些任务繁重,林林种种,全都和宣扬神教关联在了一起。
高畅占领这些郡县之后,因为手底下人才奇缺,他的将军们识文断字的并不多,要他们打仗还行,要他们治理地方就不行了,仅有几个文武双全的人,高畅也舍不得让他们去治理地方,因此,若非必要,大隋王朝的那些郡县官吏们基本上都留任了下来,负责他们原本负责的事情。
不过,军权却没有掌握在这些人手中,高畅在几个大城池里都有驻军,这所谓的驻军不是高畅的嫡系部队,并非职业军队,在农忙的时候,他们都要下到田间耕地的,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集中起来,进行短期训练,有点类似后世的预备役官兵,当正规军队减员,需要人顶上之时,就会在这些人中间挑选。
这样的军队只能作为守土留用,至于开疆辟土,高畅用不着他们。
高畅抽调了一些低级军官负责训练他们,同时,这些低级军官也负责当地的军务,不过,他们不能干涉政务,政务还是由旧隋官员打理,像给流民分发田地就是他们的职责。
不过,就算有监察司的利剑在此,高畅还是害怕那些官吏会从中中饱私囊,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牟利,毕竟,在这个时代,官员的贪腐现象比比皆是,不比后世差多少。
所以,那些流民聚居点的神庙神官们还负责有这样的一个任务,监视官员们的所作所为,若有不妥,就会收集证据往上汇报,从这方面来说,神官们也肩负着监察司探子的任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