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的时候,农庄的精壮若是没有去服劳役,他们必须参加军训,当打仗的时候,这些参加过军训的精壮就会被征召入伍,不过,不是让他们作为炮灰上战场,而是取代民夫的作用,押送粮草辎重,一旦前线兵员告缺,还会被随时征调入前线军中,补上空缺。
他们相当于后世的民兵,上了战场之后,他们也有军饷发放,不过,比起正规部队来,要少了许多,也只是象征性的,即便如此,那些人对自己得到的这种待遇已经非常感激了,每日都要在神官的组织下,以灵宝神君的名义,诚心祈祷。
他们觉得生活在夏王统治的大地上,就像生活在天堂之中,虽然,地里的庄稼缴获了一部分给官府之后,剩下的只能勉强果腹,需要去加入民兵去打仗,或者去服劳役得点工钱才能生存得好一些,就算这样,比起以前的日子,也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除了上缴粮食顶替赋税之外,他们就不会缴其他的赋税了。
在高畅看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对百姓征收的税务,最好做到简单明了,让老百姓弄个心中明白。
最好不要巧立名目,让老百姓无所适从,也许每一样税赋并不多,就算全部加起来,也没有只缴一样税多,但是,对老百姓来说,他会觉得赋税繁多对自己的压力更大。
高畅对老百姓的看法完全正确,那些老百姓的确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只征收一样赋税的夏国比起苛捐杂税繁多的大隋王朝就像天堂一般美好。
当然,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并不仅仅是因为赋税这一样事情。
在农庄里,有一个农业互助协会,简称农会,这个农会负责农庄的生产,总是急人所难,若是哪一户出现了困难,全农会的人都会帮助它。
若是家里有人生病了,在以往,这些老百姓要嘛任亲人自生自灭,要嘛就买卖土地,凑钱给亲人看病,现在,他们不需要这样做了,亲人生病了,可以送到神庙去,由神官免费治疗,若是农庄的神官治疗不好,他们还会把他送到城里的神庙去医治,若是要治不好,那没有办法了,那时他的时限到了,神君把他招到天国去了,亲人们不应为他的离去悲哀,应该为他高兴才行,他终于结束了苦难的生活,到真正的天堂去享福了。
就算夏国不是真正的天堂,这些老百姓也相信,只要跟随着神君大人步伐,总有一天,全天下会变成真正的天堂,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管平汇报完毕之后,负责工部的宋正本走上堂来,开始了他的工作报告。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这个口号并不适合现在的夏国,变成要想富,多生孩子多修路方才正确,在高畅目前的领地中,由于战乱和饥荒,人口稀少,所谓千里无鸡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就算高畅大量收拢流民,在四野八乡,仍然有大量荒芜无人耕种的田地,欠缺人口,对高畅势力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制约。
当然,只要休生养息一段时间,人口是会慢慢增加的,不过,这需要一定的过程,要想扩大人口,就不可能真正的休生养息,向外出兵掠夺是唯一的途经。
不过,刚刚打下河间城的高畅暂时没有出兵的打算,冬天已经来了,没有几个势力喜欢在冰天雪地下作战,乘着这段时间,高畅要好好治理内政。
修路成为了工部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想把工匠所制造的商品卖出去,要想将领地欠缺的商品买进来,就需要吸引商人来此,为了方便商业流通,将那些年久失修的驰道重新修筑就成为了要务。
现在是农闲,暂时又没有战争,正是进行筑路的大好时机,负责工部的宋正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在崇文殿上,将他的一揽子计划向高畅做了汇报。
除了修路,还要兴修水利,每年春夏之交,流经信都,清河等地的漳河就会爆发洪水,对沿岸老百姓的生活造成重大的困扰,为此,乘着冬季漳河水蛰伏之际,宋正本决定动用大量的民夫来开挖河道,修筑堤坝,争取治理好漳河。
高畅一边聆听宋正本的汇报,一边微微点头,他的神情专注,精神看上去非常良好,只是面色略微苍白了一点,这是因为在上次的河间战役中,他射杀敌将何亮那一箭用力过度,使得他的伤势又加重了一些,不能尽快痊愈。
礼部尚
绍望着堂中侃侃而谈的宋正本,眼神略微有些迷离,,宋正本所言并没有进入他的耳中,他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孔德绍虽然是孔子的三十四代孙,乃先圣的嫡系传人,但是,孔家在天下却名声不彰,远远比不上那些所谓的天下望族,清河崔,阳郑,范阳卢,太原王,这让一心想恢复至圣先师地位,恢复孔门荣光的孔德绍分外不平。
然而,他除了自家的身世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拿得出的东西,要想恢复孔家的荣光,要想天下人尊儒拜孔,他必须依仗外力。
这个所谓的外力就是军阀的力量。
以孔德绍看来,在如今这个乱世之下,大隋的基业注定不保,而谁又能真正取代大隋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呢?在当前的形势下,还看不分明。
但是,若是等形势分明之后,他再加入其中,那就得不到主君的信任了,看在他这个姓氏的份上,主君或许不会拒绝他的效力,但是,要想恢复孔门的荣光却绝不可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