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性的理由在于,曹武反对曹旦的计划,他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宇文世家,王薄,罗艺勾结反抗高畅乃是不智的行为,在他看来,负责在乐寿叛乱的曹元畅不过是志大才疏之辈,且高畅的监察司无孔不入,因此叛乱很难成功。
像王薄这样的盗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稍受挫折,就会烟消云散。
宇文世家看似强大,却远在江南,鞭长莫及,他只不过是利用曹家人的力量而已,事若不成,受到打击的不过是曹家而已!
至于罗艺,虽有枭雄之资,然幽州地广人稀,物产不丰,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盛产战马,民风凶悍,然他极度欠缺粮食,内政人才奇缺,从上到下无法形成有效的统治,如此,守土或许能行,扩张却不足。
作为曹家的子弟,曹武曾经在高畅所办的学校学习,也多方观察高畅的内政治理,信仰统合,军队训练,在他看来,高畅治理天下的政略大多不见史书,颇有些离经叛道,然而,这些政略却极其有效,总的看来,他的治下虽然还存在一定的隐患,然而却是蒸蒸日上的,只要他一统河北,恢复北齐故地,未尝不能一统天下啊!
高畅多次展开整军活动,限制世家大族霸占土地,并不是单纯针对曹家,无非是为了形成有效的
权,曹家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只需稍作忍让,放弃一的蝇头小利,日后,得到的回报当在十倍,百倍之上。
曹武曾多次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向曹旦进言,然而,曹旦就像鬼迷了心窍一样,在曹元畅的怂恿下,一心踏上反叛之路。
当初,窦建德身死之后,作为军中二号人物的他不得不将统治权拱手让给高畅,这对曹旦来说,是一次极大的侮辱,他之所以反叛高畅,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
自己的父亲大人虽然信誓旦旦是为了曹家的前途,为了不致身死族灭才不得已反叛高畅的,曹武却打心眼不相信他的话,他认为前一个原因或许才是最关键的吧?
曹元畅志大才疏,自己的父亲呢?或许比之更不如吧?
当事情一点点按照计划在进行后,曹武变得沉默起来,既然无力阻挡,他只能帮助自己的父亲,希望能侥幸成功,毕竟,从表面上来看,他们这伙人制定的计划几乎无懈可击,王薄在后方的袭扰,曹元畅的叛乱,然后幽州战场上曹旦的倒戈一击,若是高畅对此没有察觉,无疑要吃一个大亏,就此一蹶不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为了计划的隐密性,曹旦并没有暗中将家人遣散,他知道,他只要这样做了,监察司的那些家伙就会嗅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他只是把曹文,曹武两个成年的儿子带入军中,随他一起北征,至于那些未成年的儿子,家人亲眷什么的都留在了乐寿,如果事情失败,那些人成为高畅刀下的亡魂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只要自己这个青山留得性命在,何怕没柴烧,曹旦的所作所为和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对河东的家人所做的安排一样,从这方面来说,他还是有一些枭雄的潜质的。
曹武知道自己的父亲自然走上了这条路,有些东西是必然要舍弃和牺牲的,要想获得一些什么,你自然得失去一些什么,老天在这方面来说,还是和公平的,曹武对父亲的所作所为还是能够理解的。
然而,他虽然理解自己的父亲,想为他出一分力,他的父亲却不需要他的帮忙,或许是因为最初曹武反对他的原因吧?有些机密事情,曹旦只会和他的大兄相商,基本上将他排除在外,更多的时候,他像是一个旁观者。
当然,他并不是什么旁观者,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成为了幽州军的人质。
曹旦虽然和罗艺结盟,两者的联系却是脆弱的,仅靠宇文家那个姓张的儒生在内穿针引线是不成的,这次曹旦让开置董康买于不顾,让开高畅军的右翼通道,使得幽州军的主力能在罗成的率领下从高畅军的右翼去奇袭他的本阵,如此重大的事情,罗艺自然需要曹旦给他一个保证,以免这是高畅的反间计。
为了让罗艺相信自己,曹旦就将他的二儿子派到了幽州军中,表面上让他担任向导,实际上是作为人质,以便得到罗艺的信任,如此,双方才能合作愉快啊!
对于自己的境遇,曹武自然心知肚明,不过,作为曹家人的一员,为了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这是无法摆脱的命运啊!
曹武有些心神恍惚地随张炳一起迎向罗成,两人的目光相隔数步碰撞在了一起。
最初,曹武觉得罗成的目光清澈如水,然而,瞬间之后,他又觉得罗成的目光侵略如火,转而冷冽如刀,他下意识地移开了视线。
一丝屈辱在曹武心中滋生,在刚才的对视中,他分明在对方的目光看见了一丝不屑。
“小罗将军,过了前方那个山梁,然后就是一马平川了,夏贼的本阵就在三里外的一个小土坡上,恭喜小将军获此大功,夏贼的头颅正待小将军去取!”
张炳满脸带笑,卖好之情溢于言表。
罗成冷哼了一声,表情有些爱理不理,让张炳难以继续下面的话语,神情颇有些尴尬。
“儿郎们,下马休息,一刻钟后,披甲,上马,出击!”
罗成率领的这只军队共有五千多人,其中,有一千多人正是幽州军的王牌主力重甲铁骑,在行军途中,他们自然不会身披重甲,像甲冑什么的都由马车装载,在上战阵之前再自行穿上,这样才不至于疲惫不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