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夏军后方起火,孟海公欣喜若狂,他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可惜,他猜对了事情的开头,却没有猜对事情的结局。
后面的营寨起火,夏军的阵型却不曾丝毫的散乱,依然稳如磐石,就像后面正在熊熊燃烧的不是本方的大营一样,他们不仅没有向后撤退,反而在帅旗的指挥下,列阵往前突击,坚定而不可阻挡地迎了上来,顿时,喊杀声冲天,血腥味弥漫在了济水南岸,太阳似乎不忍目睹眼前的惨况,躲进了云层之中,天阴了下来。
孟海公的军队的确是精兵,个个都是精壮,那些老弱都被留在了济阴城内,根据其他部队和夏军之间交锋的战例,孟海公知道,驱逐老弱到前面去消耗夏军的力气,再用精锐击之,这一招根本行不通,要想击败夏军,就必须和对方死拼,用精锐对精锐,悍卒对悍卒。
孟海公的士卒,个个身经百战,单论个人的战斗力,不会比夏军差多少,只是,说到团体作战,阵型配合,他们就相差得不是一分两分了!
孟海公的军队中,有自己的老部下,主要由济阴当地人组成,也有不少来自瓦岗的残余,这些人的组成就复杂了,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为了活下去这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了孟海公身边,孟海公只是以个人的魅力和江湖义气在领导他们,说到指挥作战,确切地说,孟海公并不是什么名将。
所以,最后的结局很明显,夏军获得了胜利。
在面对面的较量中,夏军很轻易就撕开了孟海公军的防线,很快将其分割包围起来,孟海公军各部只能各自为战,兵力比夏军要多,然而,在局部战场上,却总是处在下风,很快就在对方的猛攻之下,崩溃了。
与此同时,进攻夏军大营的孟海公军也遇见了麻烦,徐世绩扎的营寨是外虚内实,主要的防御工事是摆在了内营,内营将士在刘兰成的指挥下,利用弩机向攻营的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外营和内营之间的壕沟通道上,孟海公军的尸体铺了一层又一层,只能无功而返。
此战过后,孟海公就只能死守济阴了。
夏军并未利用士兵去攻城,而只是组建了不少投射车,往城内发射石弹,一发射就发射了十来天,对守军的实际伤害并不大,然而,对他们的心理伤害却极其巨大。
九月二十六日,济阴城内,迎来了徐世绩的劝降使者。
该何去何从?
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孟海公的面前。
第八十六章 大战苇泽关
月二十七日,孟海公打开了济阴的城门,出城投降。
做这个决定无疑是痛苦的,只是,在孟海公看来,投降是唯一的出路,王世充那边已经指望不上了,城内虽然尚有存粮,士卒也有数千人,然而,在夏军大规模的石弹攻击下,士气已经低落到无以复加,度过十来天地狱般的生活后,将士们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孟海公的决定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是的,就算他能坚持下去,只是,究竟能坚持多少天呢?
一旦,城内的部众支持不住,很难断定就不会有人偷偷和城外的夏军联系,商量如何献城,毕竟,真正想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家伙一个也没有。
那些天,孟海公发现那些部下瞧他的眼光都是绿油油的,似乎都在考虑怎样将他的脑袋砍下来,然后打开城门将夏军迎进来,换个角度,孟海公认为自己若是站在部下们的立场,也会有着这样的打算,他仿佛从他们的目光中听见了他们的心声。
老大!拜托,你想死可别拖着我们去陪葬啊!你若真想死,不如把脑袋借给我,让我换取夏国的战功吧!
孟海公自然不想把自己的脑袋交给部下去换取功劳,认清了形势的他,没有丝毫犹豫,下达了投降夏国的命令,是的,下这个命令的时候,他的心情格外的痛苦,作为一个土皇帝的他地时代将不复重来,只不过。从某方面来说,下这个决定时,同样也有着一番解脱的心情。
徐世绩答应了孟海公投降的条件,保全他的家产和宗族,至于是否继续在夏国政府任职,官位和爵位有多高,这就不是徐世绩能够决定的了,白斯文已经把这个消息通过秘密渠道快速地传给了高畅。不日。将有命令下达。徐世绩和刘兰成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坚守济阴郡,让一部分军队随着孟海公的使者去东平郡受降,在河北方向派遣文官来之前处理政务,收拢流民,安定民心。
就在孟海公投降高畅的当天,在遥远地山西苇泽关,定杨军和夏军发生了小规模地冲突。
李秀宁率部弃关而走。将一座空荡荡地关城留给了井方向的夏军,顾子文率领前锋一千人进驻关城后,定杨军张万岁部在第二天进抵苇泽关城下。
苇泽关地势险要,牢牢地卡在井要道上,它面向井方向的关城修得极其的高大,再加上地形的关系,因此格外的雄伟,算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雄关。然而。它面向晋阳方向地那面关城,却修建得并不是多么高大,再加上。那面关城外的地形稍微要平缓一些,虽然依旧险要,却也算不得无法攻克的雄关,只要集重兵于此地,攻城战术得宜,士兵不怕牺牲,还是很有可能将苇泽关攻下的。
定杨军一路征伐,基本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并州,西河皆落其手,河东也岌岌可危,因此,军中士气格外高涨,说是骄兵悍将也不为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