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箭传说_简单老杨【完结】(1169)

  想他自视极高,更一心想要振兴家门,现在却遭受命运如此捉弄,即使之前坚毅无比的他,一时也无法承受这个打击。他并不憎恨屠一万,战场之上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为了取胜,不择手段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他只憎恨这上苍的不公,竟然将如此多的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他一直深信天道酬勤,可现在却弃之如履,自己已经如此努力了,可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极度的沮丧让他几乎就此了结了自己,直到孙康到来之后,他才终于有些好转。自己还有河东铁骑!对于河东铁骑,他可谓倾尽了心血,而现在,终于有了回报。只要河东铁骑的将士还向着自己,即使是身残容毁,他也不是全无希望。历经过无数绝境的他,只要有一丝希望便可点燃所有的斗志。

  “也没什么事。据说上午郑氏的子弟都去了大郑宫,不知道商议些什么。您也知道,我们……”孙康叹了口气,颇有些无奈。他们被软禁在这里,虽然并没有受到什么亏待,不过对外的联系却极少。一天孙安不开口,郑氏便不会容易其他河东铁骑的人出现在这里,除了进来之前所知的消息,所有一切都只能从守卫那里套取了。当然,这还是郑氏所允许他们知道的范围。

  孙尧安的眼神里露出一丝不信的神色,喃喃自语:“昨天晚上到现在都没有动静吗?荆州军难道没有在这两天攻城?不会吧,到底哪里出了错?”

  第七卷

  —第一百二十九章 - 决战洛阳·二十三—

  尧安在郁闷他苦心设计的布局没能奏效之际,上千斥四面的九座城门中疾驰而出,比起之前,规模整整扩大了数倍。这也是两军对垒之后,郑氏派出的最大规模的侦察行动。心中仍然深藏着怯意的郑氏,此时就犹如一条受惊的鱼儿,虽然面前摆着一个诱人的美味,却也不敢贸然吞下。

  或许是之前洛阳斥的轻易靠近让外围的荆州军心生警惕,又或许是这一次郑氏所侦测的范围实在太大,隐藏在土墙后的警戒士兵对此做出了激烈的反应。双方士兵隔着土墙发生了上百次小规模的冲突,甚至有一两处的战斗延续了近半个时辰。在强弩、弓箭对射中从未讨到半点好处的洛阳叛军,这一次竟然对以土墙为掩护的荆州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惊喜之下,更有几只十人小队大胆冒进,从尚未筑起土墙的北面冲出,绕到了荆州军的后面。虽然随即遭到对方的围堵,却意外的全身而退。

  虽然对方的反应出人意料,可是根据各方面传回来的消息,却令郑氏诸人更加坚定了荆州军主力离开的判断。单凭对方的箭术一夜之间便大为退步,便足以让他们确定负责警戒的,已经不再是那箭无虚发的荆州军神射手们了。要知道之前的数度小规模冲突中,荆州军早就威名远播的箭术,更是得到了真切的证实,洛阳叛军即使做梦,也不会想到能和对方在对射中取得旗鼓相当的成绩。

  各处土墙地警戒虽然得到加强。不过却仍不及原来那般密不透风。虽然也有上百处发生了战斗,可是仍然有近半的斥没有遇到任何敌人,对方用于警戒的士兵们不仅箭术大退,连数量也大幅下降。若是荆州军仍然在此。哪会有这般局面出现。而绕过土墙的斥,虽然并没能进一步深入,却有一支侥幸进入了一座空无一人地军营,而根据之前的情报,那正是一支荆州军精锐驻扎之所!

  请战的声潮几乎将大郑宫的殿顶震塌,郑南风和几名核心成员略作商议之后,便顺水推舟的下达了出战的命令。当然,郑氏现在并没有与荆州军主力决一死战的胆量和勇气,这一次的出战目的也极其简单:清扫洛阳周围仅存的朝廷军队,掠劫那批帮助杨诚修筑土墙地民夫。环绕洛阳的土墙修建速度着实惊人。杨诚因为隐秘和白天逼人酷热让百姓难以承受的考量,大都是在夜里开工,是以除了荆州军外,根本没人会想到这支筑墙大军并没有多少青壮组成。对于现在的洛阳来说,多一批身强力壮的民夫,不仅可以加强补给运输能力,在危急之时还可以发放武器协助防御,当然是志在必得了。

  作出决定之后,郑氏以超乎以往的高效率进行了部署。经过各方面分析,城外“冒牌”荆州军的数量应在两万左右。绝对不会超过三万。再加上为了象征性地防御,这些兵力还得分散在长达三十里的土墙之后,真正能够集中起来的兵力。每一面能够有一支三四千人的队伍就顶天了。这一消息当然让郑氏信心大增,只要对手不是荆州军,郑氏打一场硬仗地信心还是有的。

  三更时分,洛阳城的九道城门悄然打开,近五万士兵组成地九条暗流同时涌出。在多番考虑之后,郑氏作出了四面突进的大胆决策。东、南、西三面各有两支四千人的部队。携带木板、沙铲等工具。强行攻过深沟。四下突击,打乱敌军部署。阻止敌军进行集结;北面暂时还没有筑起土墙,对于他们来说毫无阻碍,两支一万二千人的部队将从这里通过,然后分别转向东西,沿着土墙一路推进,汇合先一步突破的各路大军,对敌军进行大清洗。

  这一部署可以说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以现在城外朝廷军队地情况,根本就无法对他们地进攻进行有效地抵抗,若是顺利的话,不到天明就可以完全结束战斗。本来还有人建议派出更多地将士,不过一来相比敌人已经完全占有优势,人多不仅有些浪费,更难于指挥协调,毕竟想要在郑氏子弟中能找出一名有指挥数万大军之才的郑氏子弟,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来郑氏内部对于大军作战,心里的阴影仍然没有消除,对他们来说,四五万人已经是其极限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