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奔流_[日]田中芳树【完结】(32)

  W

  当临川王率领三十万大军侵人魏的领土之时,曾以淮河北岸的马头城为补给基地。

  虽然集聚了三十万份的粮食,但因为临川王逃亡的缘故而使得全军溃走,最后马头城也为魏军所占。

  而在梁军逃到合肥的时候,魏军的总帅中山王停住了追击北归,就把马头城中所集聚的大量米、麦、盐渍的鱼、肉等粮食全都运走了。

  “中山王既然把全部的粮食北运而去,那不就是没有南下的意思了吗?看来秋天以后魏的大军也不会来攻击了!”

  有人这样地主张。他的姓名不明,史书上只以“议论者有之”一句带过。听到此事的萧衍,只是短短地笑了几声,大概是想这些人真是不知实战的乐天派吧!

  五月、六月、七月……陈庆之为了实现他的构想而在建康内外驱奔着,这就是他“为了抓住独一无二的胜机,一击以决定胜负”而组织部队的活动。而在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陈庆之被叫到华林园,在重云殿中拜谒了皇帝。一是为了报告现状,另外则是为了要回答皇帝的下问。萧衍热烈地问道: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百日了!作应该已经可以回答了吧!就是全军的总帅要选择韦睿还是曹景宗那件事呀广

  “是的,那么我就说了……”

  “嗯!”

  “全军的节度臣下认为应该交由曹景宗。”

  这个回答不由得令萧行感到十分地意外。因为陈庆之做这个口答花上了不少时间,而且这还是一定要回答的问题。

  “你刚刚说的是曹景宗吗?”

  “是的。”

  “真是令人意外,朕还以为你会推举韦睿呢!这两人相较起来,你不是对韦睿有着较高的评价吗?”

  “是的。”

  “那么朕就想知道理由了。不,等等!首先朕想知道你对韦睿有较高评价的理由,说吧!”

  萧衍探身出紫檀木的桌面之上。

  “因为韦睿的军队从来不掠夺,而曹景宗的军队则常常发生掠夺的事情。”这就是陈庆之的回答。

  “朕知道。”萧衍的表情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影子:

  “曹景宗当然并没有奖励掠夺,这件事他也曾数度向朕谢罪。”

  当然掠夺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赌上生命而战的兵士们来说,要阻止他们在胜利之后兴奋的掠夺并不是一件易事。曹景宗如此辩明道。

  “就是因为这样,然而这件事对民众却说不通。只要一次的掠夺就会让信赖尽归于无,人心也会从朝廷离去了!”

  “你说的完全正确。既然是这个样子,那你又为什么会主张让曹景宗为主帅呢?这就是朕百思不解的地方了。”

  陈庆之并不十分直接:

  “在梁的诸将军之中,能够优于曹景宗的,就只有韦睿一个人了

  “是啊,所以不是应该让韦睿当主帅,而由曹景宗当副帅吗?这样才合道理呀!”

  萧衍虽然从少年时代就对陈庆之的智识有相当的评价,但也不由得提高了声音。

  “然而臣的看法却是相反。”

  “相反?”

  “是的!如果让韦睿为总帅的话,曹景宗就会想了:果然自己及不上韦睿,这点是连圣上都如此认为的……”

  萧衍终于想到了这一点:“……原来如此,那曹景宗就会意兴阑珊,即使本人没有意识到,最后也一定会变成这样,还不如给曹景宗重一点的责任来得好。”

  “是的。身为总帅的曹景宗会自觉于自己的责任,并且会敬重韦睿,这一点您倒是不用担心。”

  “那没有让韦睿成为总帅,他也不会有所改变吗?”

  “是的。

  “好,朕了解了。既然如此,那就照你所说的做吧!”

  在强势地点了点头后,萧衍对年轻的武威将军投以赞赏的视线。

  “得到你这个人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惰了吧!朕在那时虽然尚未得志,但总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位有力的幕僚而养育了许多小童,能够得到你这件事本身就是天要让朕得志呀!”

  萧衍对陈庆之也实在赞誉得太过了!陈庆之既没有看出祝英台的女儿身,也未能正确地分析出自己的心情,还是个未成熟的年轻人。只不过,关于国家的战略,他倒是在二十三岁的时候便已进入了圆熟之境。

  翌日,萧衍将曹景宗叫人了皇宫之中:

  “现在任命右卫将军曹景宗为征北大将军,在与魏作战之际负责全军的节度!”

  曹景宗本就是个缺乏谦让美德的人,他在欢喜中也不免紧张,一时之间竟答不出话来,只有在御前平伙。然而第二次想要感谢御礼也失败,到了第二次才好不容易能够出声:

  “臣接过圣下的敕命,对非才之巨而言,圣恩浩荡……”

  “朕对你有很大的期望哦!只有一件事,予州刺史——韦睿是你的前辈,你可要对他谨守礼法。”

  “臣发誓,必定依照御意行动!”

  “很好!韦、曹两将军乃本朝至宝,希望能够同心致力于救国之大战,将北贼加以驱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