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奔流_[日]田中芳树【完结】(35)

  “也看到了平东将军杨大眼的军旗!”

  “还有镇东将军萧宝寅的!”

  兵士们的声音因兴奋而震颤着。

  “征东、平东和镇东都到了,那大概安东将军也应该在哪儿吧!”

  在笑声之中,昌义之对记事梁山伯说道:

  “赶快写份战报吧!在完全被包围之前,要赶快让急使送到建康去才行!”

  “知道了,现在立刻去写!”

  在从城壁上赶下来后,梁山伯回到北徐州政厅内自己的房间内.在从仆迅速地磨墨之后;就立刻下笔。写这篇文章并不需要苦于思考文案,在兴奋之中振笔疾书,一口气写好。连墨都还没全干,就赶紧拿到了城墙上的昌义之眼前。

  昌义之读完后点了点头,选出了练达的骑兵五人为前往建康的使者。当五骑从城门中离开不到半刻钟后,人马之潮就开始团团地将钟离城包围了。

  到建康的路途,使者们拼死地也走了两天之久。

  “换军来到钟离!”

  当收到这份战报的时候,梁的朝廷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吃惊。是预测、是觉悟,总之,准备已久的事终于成为事实了!

  “钟离的守备军只有三千,就算国义之为历战的英雄,也不知道能够坚守多久!”

  从中卫将军——王茂开始,他的左边就是陈庆之,所有的僚将都无言地盯着地图。

  自北方而来的战报也—一地送到了萧衍的眼前:

  “魏军的总数八十万!”

  这正是陈庆之四月时所预测的数字,而更详尽的报告随即而来:

  “骑兵二十四万、步兵五十四万、水率两万……”

  “光是骑兵就有二十四万……!”

  王茂喃喃说道。其他的延臣也都感到吃惊。这当中只有陈庆之的声音和其他人不同:

  “太少了……,,

  萧衍听到之后说道:

  必八十万的军势应该不算少吧!”

  “不,臣指的是水军。如果只有二万水军的话,那再怎么说都是太少了!”

  萧衍再度开口道:

  “对魏来说,应该不是以水军来决定胜负的,只是要将兵员运过淮河这个目的的话,那二万并不算少吧1”

  “不,真的是太少了!臣本来预测魏应当准备十万左右的水军才是.回……”

  “那只不过是预测错误罢了!原来子云的预测也会出错呀!你只要向朕道个歉,肤就原谅你广

  随着萧衍的笑声,廷臣们也笑了起来。如果要破魏军的攻势,最后还是要使用水军才行,因为如此的决议而笑。陈庆之也暧昧地笑了一下。但立刻就止住了。

  是自己在什么地方漏估了吗?陈庆之敲着自己的手指。一旦梁的水军进入淮河之中,魏的军队立刻就会被分断为南北两半,而与本国之间的联络断绝……像这种程度的计算,魏军不可能没有想到才是。

  中山王、或者是杨大眼,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从王座上看着陈庆之努力东想西想的样子,萧衍虽然露出有趣的表情,但还是转向了王茂,问起昌义之的报告文:

  “对了,这篇文章的札式相当严谨,昌义之虽是忠勇无双的良将,但应该没有如此的文藻才是广

  “起草这篇文章的,应该是昌义之的记事才是!”

  “哦,他的名字是?”

  “这是我从钟离的使者听来的,如果没记错的话,确实是叫梁伟,字山伯。”

  一瞬之间,陈庆之想起了这个名字:

  姓梁,名伟.字山伯。

  这不就是祝英台一直在寻找着的人吗?

  陈庆之探身向王茂询问道:

  “这个姓梁的人物,是什么样的经历?又是哪里出身的呢?”

  “呢……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为什么会想要知道这些事呢?”

  “因为他也许是我认识的人也不一定!”

  至于再进一步的事情,陈庆之想要尽量避免,他不希望被追及,不过,知道梁山伯的人倒是一个也没有。

  陈庆之后来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公私不分,幸好萧衍也命廷臣们先回家,在再度召集前必须要想出对策。然而陈庆之在退出后就直接往曹景宗的宅邻而去,本来陈庆之的家就比曹景宗的要远,因此在形式上他只是顺道前去而已。

  来到宅邪见到了赵草,他说主人曹景宗目前正在长江岸边做着军船的准备。而当陈庆之提出祝英台的名字后,赵草立刻将他引进了一室之中,并前去叫祝英台出来。

  迎着陈庆之,祝英台行了一礼。陈庆之则说出他的来意:

  ‘俄是因为有件事情一定要让你知道才来的,我立刻就要回到圣上的御前,所以时间并不多……”

  连坐下来的时间都没有的样子,陈庆之首先向一脸疑问的祝英台确认道:

  “贤弟所寻找的人,是不是姓梁,名伟,字山伯?”

  “是的,没错!”

  “找到了!”

  对于陈庆之语中的含意,突然之间祝英台竟然不能理解,因为实在是太唐突了!而当理解了其中意义的时候,她的表情便含满了光辉,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陈庆之却挥手制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