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_徐广源【完结】(120)

  恭亲王见状,继续劝谏。

  同治情急之下反问恭亲王,如何知道自己微服私访是事实,恭亲王早有耳目跟在同治身边,马上把时间、地点一一道来,弄得同治狼狈不堪。

  最后只好说,其他都好办,只有修园之事,要请示慈禧太后才能最后答复。

  事后,同治诘问恭亲王,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恭亲王告知是其子载。

  同治大怒,马上决定报复。

  他初下发谕旨,要革除恭亲王和载的一切爵位,并指责恭亲王“离间母子,把持政事”。

  在文祥的求情下,才非常不情愿的将圣旨改为将恭亲王降为郡王,载革除郡王衔。

  对于同治与恭亲王之间的唇枪舌剑,慈禧实际是坐山观虎斗,而当同治闹到要罢免恭亲王时,老辣的慈禧却把同治给痛斥了一番,如此处置。

  慈禧自有她更深的考虑……同治这一系列的过激举动,阿鲁特氏既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皇帝虽然年近二十,但是自小备受宠爱,任性自负。

  她很清楚,同治的反击,与其说是表达对停修园工的不满,不如说是发泄私生活的秘密被揭穿的难堪。

  六条建议,无非六字:停园工,同治帝进药簿禁微行。

  寻花问柳,即使是一般士大夫,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何况同治从小饱受儒家文化熏陶,非常清楚这不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君主当为之事。

  十位大臣同时谏言,恐怕朝廷内外都已经知道自己的私密之事。

  同治固然平日倦怠政事,但也非常爱惜自己的声誉,阿鲁特氏不禁感慨万分,同治虽然已经成人,但未经风雨,不禁做事鲁莽,也缺乏从谏如流的心胸……一旦有了微服私访的经历,就很难摆脱外面世界的诱惑;一旦有了第一次寻花问柳的刺激,皇帝的心就很难在回到后妃身上……同治帝还没有子嗣,无论如何,她要乘皇帝还没染上脏病给皇帝生下子嗣,现在已经不是“广圣嗣”的问题,而是皇帝不能绝后,阿鲁特氏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她必须利用皇帝心中对自己还残存的一点点情义,把皇帝尽量留在宫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被逼而死(1)

  修园的风波刚刚停息,皇上就病了。

  开始只是说出红斑,御医李德立开了几服药也就好了,接下来,又传出皇上出天花了。

  阿鲁特氏焦急万分,立刻带领六宫供奉“痘花娘娘”,日日为皇上祈福,不仅如此,宫中处处悬挂红布,希望能够为皇上冲喜。

  据太医院所保留的“进药簿”记载:同治是在十三年十月三十日生的天花,到十一月十四“痘皮外剥,痂疤渐平”,脉相也是“喜险化平,惟余毒未尽”。

  天花已经好了“惟余毒未尽”的诊断说明同治还有其他的病,而且是不能写进皇家病历的只能以“余毒未尽”含混其词,阿鲁特氏自然知道其中的潜台词,她心急如焚,不知道皇帝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由于“余毒挟湿,袭入经络”,同治腰部红肿、溃烂以至流脓,“外用拔毒膏”根本不起作用,余毒的蔓延使他的“牙龈黑糜”……阿鲁特氏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病榻旁伺候皇帝,可慈禧不允许。

  在慈禧看来,同治病到这个地步,都是皇后的错……阿鲁特氏终于有了一次单独看皇上的机会了,夫妻俩四目相望,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眼见曾经相敬如宾的丈夫已经病到万难康复的地步,阿鲁特氏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

  同治心中更不是滋味,他强打起精神安慰阿鲁特氏说:“你暂且忍耐,总有出头的日子!”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被慈禧的耳目听到了。

  慈禧闻讯,勃然大怒,立即跑到阿鲁特氏面前,揪住她的头发,迎面就是一个耳光。

  阿鲁特氏从未顶撞过慈禧,这次却不明就里地受到如此责罚,气急之下说了一句:“我是从大清门进来的,请给媳妇留一点体面。”慈禧太后是偏妃出身,不可能享受从大清门里抬进来的荣耀,皇后的话无意触到了她的伤疤,她决定给这个从大清门里抬进来的人一点颜色看看,立刻叫人杖责皇后。

  只有出身低贱的婢女和太监才会使用杖责,现在慈禧却要用此责罚皇后。

  同治闻讯大惊,顿时昏厥,这才让阿鲁特氏免除了刑罚。

  本来同治已经病入膏肓,经此惊吓愈发衰弱,已经朝不保夕,他在死之前必须为皇后的后半生安排好。

  病到这个份上,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如果当初她不干涉自己的婚后生活,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是母亲给了自己的生命,但她也正是凭借儿子才当上太后的……同治设法把身边所有的侍从支开,偷偷叫来了阿鲁特氏和他最信任的师傅李鸿藻。

  同治问皇后对嗣君有何考虑,皇后明确表示:“国赖长君,实不愿居太后之虚名,拥立稚子,贻误宗社”。

  听了皇后深明大义的表述,同治如释重负,便向李鸿藻口述遗诏,立贝勒载澍为皇太子。

  洋洋数千言的遗诏草稿拟好之后,同治要李鸿藻回去好生修改润色,拿出正式文本,第二天送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