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会试结束,颐情园完全封闭阅卷,一直到五日后上方未神将所取中殿生的文章与名录上呈天嘉帝,承安京中更加忐忑的则是擎云宫满朝文武:大比会试为国取士,昭示国家意志,决定着朝廷的未来,而会试晋身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更是构成朝廷纷繁复杂的人情网络、派系分布的关键环节。因此委任主考,从来不仅仅是普通的恩荣,水到渠成的器重提拔,更意味着君主无上的信任。天嘉帝任上方未神为主考,引发朝野无数怀疑争议,其中不乏有“帝心不稳,借此试探诸国以待打击”这样颇怀恶意的揣测。而上方未神今科到底将以何种标准为国取士,从泰安殿任命初下的一刻就成为所有人关注疑问的焦点。
只是,当十一月十四日擎云宫大朝。上方未神以主考身份带领一百八十七名殿生进入泰安大殿,紧随在他身后、占据文试殿生首领位置的康启、谢迈、特尔忒德、洪、古力郴、陈俊、庄侨……年轻人顾盼自若,意气风发地面庞,让早闻这七人声名更深知其身份底细的朝臣或惊或愕或抽气或恍然。随后将目光一致投向朝班最前方。那一道清浅的水色身影。
按照大比程序,会试得中殿生的试子将与朝臣们一起参与大朝。对国务政事发表自己地见解。根据在会试中地陈述策论,某些国家大政君王会令殿生与朝臣辩论评议,但也可能就朝堂上偶然提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地细节随时提问殿生,考查其实政才干和临场应变能力----殿试的这一节,从北洛到大周,向来是大比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殿生在这一部分的表现,不仅决定大比最后的排名,更直接影响其在君王眼中印象。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宦途前程:慷慨提供给每一个殿生在君王和朝臣百官们展现才华的机会,事实上。对于试子,这就是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后在官场迈出的真正地第一步。
而这第一步能否迈好,个人固有的学问才华之外,广博地知识、开阔的眼界、敏捷的思维、严谨缜密的分析计算、触类旁通的突来灵光,还有。在皇帝面前克制住紧张恐惧。始终冷静沉着、充分而有条理陈述自己地见解……这些身为朝臣所必须,专注试业地年轻人却因为缺乏临事经验而少有具备的能力。无疑起到决定性地作用。
所以,几乎是毫无悬念地,交曳巷大司正府中走出的七名年轻人,主导了这一日泰安大殿中的每一项议论。纵然是最挑剔的臣子,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群年轻人的眼识见地远远超出一般殿生的程度,对事情本身的把握,利害分析的深入,处理方式的圆润成熟,以及过程中体现出的对国家政策制度、朝廷治政各种行事惯例的了解熟悉,就是许多已经入朝数年的官员都未必能够与之相较比肩。
御座上的君王神情始终平和:平静地听取每一名殿生的意见建议,对各种引起争论的问题态度不偏不倚,而以一贯的温厚宽和,给予那些过于紧张或激动的试子安抚和鼓励。但是,从天嘉帝目光注视御阶最近前处那道水色身影的频率,与那张素来沉静的温和面庞上时时流露的清浅笑意,还有上朝廷宰相林间非对康启等人见解毫不迟疑的肯定和支持,没有人会对这场大比的最终结果再有一丝半毫的怀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周庆元三年大比,殿生名次核准如下。”一日的朝议终于结束,殿生们在上方未神带领下,从退朝待旨的文安殿重新进入泰安大殿,伏跪静听殿试最后排名。“文试第一,康启,文试第二,雷綦,文试第三,谢迈,文试第四,特尔忒德……”
除了来自北方旧离属地崇明关的雷綦,文试前八尽数被柳青梵门下弟子占据----无可争议的才华,擎云宫圣驾与百官面前出色的表现,大比结果是对这些年轻人实至名归的肯定。
“名次已定,从此刻开始,众卿便是我大周朝廷真正的臣子----从此一刻起,卿等当时刻以国家百姓为念,秉心执政,各尽职责,与朕、与朝廷全体臣工同僚共当国事,为我大周建太平之治世竭尽所能。愿卿等不负立志苦学十年寒窗,不负师长、先贤教诲,无负朕望,亦无负朝廷、百姓之望!天嘉帝威严而殷切的话语下,是全体殿生山呼雷鸣一般的庄严回应:“臣等必谨记陛下教导:无负陛下,无负黎民!”
“殿下,您可算回来了!”
随手将外袍解下丢给多年贴身的内侍,瞥一眼老仆脸上一番仔细审视后露出的安心欣慰表情,上方未神不由一点好笑:“怎么?擎云宫是险峰深海还是虎穴狼窝?听这一句,简直像不指望我能回来似的。”
“殿下噤声----老奴绝不是这个意思!”闻言一吓,张宝急忙拼命摇头。“老奴只是……只是太多日没见到殿下,从那日皇帝召您进宫商议会试主考的事情,您一直都宿在宫廷还有官署,算起来竟然有整整半个月、一十五天的日子不曾回到府中。今天再见到主子。奴才心里实在是激动、欢喜。殿下今日可是宿在家里?明日还要入朝公务?”
上方未神闻言一笑,想到张宝自到身边伺候,除去十二年前南巡时上方凛那一次暗算,二十年来确实没有离开自己比今次更长的时间。看着老仆真诚的笑容。上方未神心中不觉也是一暖。嘴角微扬,“会试这桩大事结束。一切自然是还如以前一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