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天嘉帝在紧闭的地宫门前长时间沉默伫立的身影,风涪厨轻叹一口气,随即下令送殡的百官于帝陵外候旨。
“太子,你……不劝一劝皇上?”
望着三个月来憔悴得几乎脱了形,一阵风过便是一阵颤抖的秋原镜叶,风涪厨淡淡笑一笑摇头,“舅父。”
秋原镜叶抬头。
“太傅曾经和我说过,君王、群臣和百姓。”看一眼天嘉帝,风涪厨随即抬头,看向远方连绵无尽的群山。“太傅说,如果将君王比作一条大鱼,那么贤能的朝臣就是鱼的双目,真才实学的各级官吏就是强有力的尾和鳍,天下斯亿万兆的百姓则是围绕在鱼身边的水草和水藻……鱼*水草和水藻滋养身体,也能够用看似柔软的水草来遮掩身躯躲避危险。可是,太傅并没……或者也许是真的一时忘记,太傅并没有告诉我,对于父皇而言,他是什么。”
“那……太子以为,对皇上而言,太傅是什么?”
“是水。”转过头,少年的笑容中透出深沉的羡慕和感伤。“对父皇而言,柳太傅是他的水,是无所不在、始终依托的存在……太傅离开的那一天,在秋肃……我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可是对于父皇,我们说什么,其实……已经都没有意义。”
“但是皇上……”
“是太傅给了父皇太平治世、天下为公的理想。”轻轻扶住秋原镜叶,风涪厨平静地微笑,“而父皇,永远不会辜负太傅的期望。”
崇宁五年(天嘉三十五年)六月初二,柳青梵溘逝于京东毗陵县,年六十六。帝亲扶其灵归京,停泰安正殿三日,百官朝祭。又停太阿神宫,三月归葬。葬青河帝陵主宫,庙隘翼成王、青阳公。
……《皇朝(周)国史天嘉帝实录》
卷五:归去来(云隐篇) 第十六章 - 衣化客尘今古道(上)
天嘉崇宁六年(天嘉三十六年),承安。
又是一个大比之年。
因恰逢大比,二月天嘉帝甲子圣寿便没有增开恩科。但是擎云宫随即传下谕旨,今年十月的会试较往年录取增加一倍名额,试子参加承京大比所用基本凭证的试帖,各地州府县衙也比常年放宽一倍发放。因此从四月起,承安京里便士人学子云集,会文、论文,热闹绝胜以往。
以自由“文战”百年来闻名西云大陆的六合居,自然是承安京中最热闹的所在。
高朋满座,冠盖云集。虽然习惯了盛名之下的日夜忙碌,但面对如此众多慕名而来的学子士人,六合居的伙计小厮还是纷纷大呼吃不消;在紧张繁忙时望见客人一拨拨不断地踏进大堂,甚至会忘记“宾至如归”的商家信各,而有将人统统挡在门外的冲动。
此刻便是如此。
十月初七,距离大比正式开考仅有五天,正是京中试子们大比之前最后竞赛比试的关键时日……大周大比承北洛之制,考场上绝无弄虚作假可能,但对意在出仕的考生们来说,为官的道路绝非仅有考场上出类拔萃一条。大比期间,原本也是试子们向承安京全体朝臣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若能在京城各种类型的会文、论战中崭露头角,被在朝任职的官员看中,延揽入府作个长史幕僚。将来推荐外任,也不失为出身地佳途径。而假使有意延揽之人身当高位,在他身边做长史、草奏陈,参谋议论能够上达天听合乎圣意,那就更是青云路坦,从此闻达了。
大周朝廷用人,并不拘泥出身的方式途径……这一点,在每一个试子心里都深深烙印。朝廷中不曾由大比入仕途,而一路升迁到享有高位的官员大有人在,朝臣府院幕僚出身者累见。如现任兵部尚书桔善颖,早先便是大周军队最高统帅轩辕皓府里的西席,经他举荐出仕。而更有名的,则是幕府出身。并称承京的“长史二清(卿)”:前太傅苏辰民次子苏清曾为天嘉帝潜邸长史,风司冥登基后便亲点了他入吏部为官。而交曳巷大司正府中任长史近十年的兰卿,不但现为传谟副相,还曾两度担任会试的主考……朝廷通常在开考前四天任命主考,因而此刻京城里正议论纷纷,猜测这一次的大考,很可能便又是由备受天嘉帝信赖的兰卿来主持。
这位自身便是长史出身地副相。为官以来确实曾向朝廷举荐过数名学子布衣……想到这一条,试子们在考场之外也一展才华之心顿时更盛。而展才以文,六合居上的宾客盈门,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以。当瞥到大堂门口又迈入一群客人时候,尚在招呼身边桌上的伙计头皮顿时忍不住发麻。
日将近午,正是六合居中客人最集中地时段之一。点菜用饭并着论文斗酒,虽然大都能遵守了规矩,但商家最怕的就是忙中出错,万一照顾不周闹出不快来。六下3合居3载待客3美少女,不分贵贱一概以诚,然而既在京城。开门做事就不可能失了基本的眼色。眼看新进来的一群客人老老少少年纪颇有差等,其中甚至还有个四五岁的幼童,但服饰气度都不似凡人。非富即贵,偏偏此刻客人正多,从一层大堂到三楼的包间再无虚席,他来的人又不少。一时竟如何应对安置……
店伙头痛犹豫。那一群客人也看到店中情况,都在门口站住。彼此目光相交。其中一个样貌年少地便开口笑道:“六合居这里本来就好生意,又有大比在眼前,实在不行咱们……话没说完,但言下之意却是谁都听得明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