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道:“大王认为有何事不妥?”
我道:“也不是不妥,只是我军还差一人带兵出阵。”
诸葛亮不解,问道:“是何许人也?大王如此看得起。”
我道:“南蛮王孟获!”
二、中原事变
更新时间2006-7-25 22:05:00 字数:0
诸葛亮一听我言,拱手道:“大王,臣愿请往云南请军孟获将军。”
果然是孔明,知我心思,本一直未坐下的我走到诸葛亮身旁,拉着诸葛亮的手道:“军师乃我知心人也,此去云南有劳军师矣,我命子龙率三千护卫军陪军师前往。”
诸葛亮深情地握住我手道:“让大王操心了。”
赵云听我命他与孔明前往云南,道:“大王请放心,子龙定完成使命。”
次日,诸葛亮、赵云等人引三千护卫禁军前往云南。
二十余日后,在云南城宫,信兵来报孟获道:“启禀将军,蜀中传报而来大司马诸葛亮、征北将军赵云自蜀中来云南,现已到云南城外五里处。”
孟获问道:“不知有何事?”
兵道:“属下不知。”
孟获挥手命其退下,孟获麾下将杨锋道:“将军,我等是否出城迎接呢?”
孟获点了点头道:“好!”
孟获带领孟优、杨锋等人出城迎接诸葛亮、赵云入城。
一入城,诸葛孔明传王令曰:镇南大将军孟获听令,蜀王知将军镇守云南,治理云南各大小州郡政绩显著,今命我特来传令于将军提将军于成都宫城任官,受封为前线威远大将军与我王一同带兵进取中原。刻日起程,引两万藤甲兵前往蜀都面见我王。”
孟获一听大喜,立叩谢道:“末将领命!”
诸葛亮转身对孟优道:“孟优听令。”
孟优拱手道:“末将候令!”
诸葛亮传令道:“大王命将军为镇南将军,驻守云南,并与其文武官员治理云南各大小州郡,不得有误。”
孟优一听,喜出望外,叩谢道:“末将遵命!绝不负大王之所望。”
孟获高兴之余对孔明道:“军师,我王昔日来取云南所呆也不过几日,而且大王乃益州人士,如何得知我南中之地有绵藤,而且就连我等最近才用藤制成的兵用盔甲大王是从何而知的?”
诸葛亮道:“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而且这藤甲也是头一次听闻。孟将军不知这藤甲盔有何特别之处?”
孟获道:“此藤甲韧性很大,一般的刀枪兵器砍刺不入,而且比起铁盔甲轻便灵活,此用于上阵杀敌,那可是如穿有护衣一样,只不过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怕火,此藤甲易燃。”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看来我王真乃见识广博矣。”
赵云道:“军师所言不虚,军师可记得,昔日我与军师曾说起过我师兄蜀中张任之事。大王不仅知我师父童渊,而且就连我也不知我曾有两个师兄,一乃宛城王张绣,一乃蜀中大将张任,昔日我长途来蜀中求拜隐居的师父,我学成而回去,师父也未曾向我说起我有两位师兄。大王对我的枪法,也是了如指掌,想我才自创的“七探蛇盘枪”也知道。”
诸葛亮思忖道:“嗯,大王可是博览群书矣。”
什么见识广博?什么博览群书?其实这对于我兰飞身前的那个年代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自孔明前往云南一月半之后,一日,武飞入我书房来报道:“禀大王,孟获将军已随军师与赵将军自云南回蜀都矣,据信兵所报,半时辰之后,定可抵达成都城外矣。”
我道:“好,你去准备,招集文武官员出城相迎,不可怠慢。”
武飞拱手道:“是的,末将立刻就去。”
半时辰之后,孟获及其麾下将随诸葛亮、赵云等人至成都城南门,孟获见迎队,彩旗飘扬,水果,酒肉盛来,心生感激,见我与马超、张松、请许等人在此迎接,立飞身下马,奔至我身前,拱手跪下道:“孟获受我王如此重情,真是虽有言却难说出口矣。”
我扶起孟获道:“孟将军请起,将军一路奔波已累矣,还是入城再说吧。”
这时孔明与赵云也至,我对身旁的风义郎道:“风将军,孟将军的兵将也一路劳累了,这些水果,肉酒分与他等享用,再安顿好他等。”
风义郎道:“是的,末将明白。”
回到宫中已备好酒菜为孟获洗尘,入坐后,我对右边的孟获道:“我大蜀自三年前,受东吴、曹魏两敌来犯,我军损兵又折将。今我大蜀西、南两方已无忧矣,得知孟将军及孟夫人武艺非凡,故此请军将军助我兰子云一臂之力。”
孟获道:“我王为何说这般话,我孟获乃大蜀之将,我的兵将就乃大王兵将,为大王带兵讨贼乃我等之荣幸。大王待我等如此重情重义,今大王用得着我等之处,何须一家人说两家话呢?”
听孟获如此说,我心中自然是喜不自禁,举杯道:“好,有将军此言,我兰子云放心矣,来为今日孟将军洗尘干杯。”见众人举杯,我又道:“干!”说完一饮而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