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又先后派了伊礼布、石云倬两人为西路军副将军,以分岳钟琪之兵权。而本为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又被查郎阿夺了总督权。进退两难、两处都受到了挟制的岳钟琪此时的心境可谓如履薄冰,如何还有心思打得了仗。
本来西路军当是此次出兵的重点,偏偏准噶尔却把北路大军当成了重点打击对象。鉴于西路大军现在的情况,雍正对傅尔丹采取了抚慰的态度,甚至把自己的腰带送给傅尔丹表示对他的信任,以资鼓励。
不过,战事归战事,雍正还是降傅尔丹为振武将军,另派了驻防归化的抚远大将军马尔赛为绥远大将军,以待再次伺机而动。归化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至今呼和浩特还保留着马尔赛当年驻防时的将军衙署。
俗话说,祸不单行。西北兵败搞得雍正焦头烂额的时候,宫里有人来奏报,久病纠缠的皇后乌喇那拉氏薨了。接到奏报的雍正久久没有说话,也没有流泪,他经历的生离死别已经太多了,每次都情状不同。但是如此平静的,这是第一次。皇后病得太久了,恐怕心里也早就有了准备。
倒是殳懰,忽然想起了雍正五年春天,跟着雍正一起,还带着刚刚进宫的端月一起去翊坤宫看望生病的皇后。皇后虽有病容却心情非常好,吃了端月烧的菜很开胃口。
雍正沉默了很久。沉默似乎慢慢正在成为他的另一种习惯。然后走到桌边,提起墨笔,写下两个字“孝敬”。殳懰看看他只说道,“皇后待我也算是有恩了,我想去送她最后一程。”是啊,把自己的丈夫送给别人,这是多么大的恩。其实心里也觉得她可怜。从十四岁就嫁给雍正,本来有一个儿子叫弘晖,是雍正真正的嫡长子,但是长到八岁上死了。此后一生再也无儿无女。就算有皇后的名份,但是那个封了皇后的皇帝却离她越来越远,到死都只有守着一个名份。
雍正拿起那张纸,“好。让李六福和端月带着人陪你一起去。祭拜过了就回来,就以这两个字为皇后的谥号吧。”看样子他并不打算回宫去亲临含敛了,语气虽悲亦淡。
雍正九年九月的这一天,殳懰带着人回宫去给孝敬皇后乌喇那拉氏送行。回想起来,与皇后相识也有十几年的光阴了。感觉皇后好像从来不会生气,侍奉雍正是真正的相敬无相亲,所以雍正给她的谥号是这个“敬”字。看多了生离死别自己也觉得淡薄了许多。熹贵妃钮钴禄氏和裕妃耿氏也回宫来拜谒皇后的灵位。两个人似乎更深沉恬淡了。殳懰回想起在雍正五年皇后生病时和钮钴禄氏还有耿氏都来探病,四个人闲话时的热闹气氛,从此就一去不返了,心里禁不住又伤感起来。孝敬后的丧仪在紫禁城中依礼而行,虽悲却不痛,这都是符合古礼的。谁是真心为她哭泣的人呢?
第十三章
十二月,终于有好的消息带来给雍正,云贵总督鄂尔泰回京陛见。雍正欣然下令,仍然在圆明园的万字殿召见鄂尔泰。
几年不见,鄂尔泰苍老了许多,仍然又黑又瘦,但是精神极好。鄂尔泰进殿来迎头叩拜。雍正则是春风满面,扶起他,笑道,“鄂督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否?”鄂尔泰在西南地区施行改土归流,刚开始可能因为方法问题导致地方不太安定,所以有人向雍正密告鄂尔泰,说他提出的改土归流方向大错特错,导致地方叛乱不断。鄂尔泰非常坚挺,承认自己施行的方法有问题,但是仍然坚决地认为改土归流并没有错。雍正也非常支持鄂尔泰,将告他的人罢了职。
鄂尔泰说话还是淡淡的,不加修饰,“奴才在西南几年日日思念皇上,直到今日才敢进京来给皇上请安。”
雍正对改土归流的进程变化,非常关心。其实改土归流本身没有问题,因为很多地方在土司压迫下的农奴本身就有这样的期盼。只是刚开始鄂尔泰派的流官多为满汉人等,不了解当地情况,也不容易被接受,所以很难进行。后来鄂尔泰改了策略,尽量仍以原土官作新任流官,除非罪大恶极者不剿。每个流官都是鄂尔泰精心挑选的,令改土归流进入了顺畅的一段进程。
雍正笑道,“卿在西南大有所为,朕也着实为你高兴。听说你还亲解宦囊捐了银子,买了牛?”
“是。”鄂尔泰毫无骄矜之色,“既然革除了土司,朝廷改派流官,就要让当地百姓享受朝廷恩泽。为了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需要多开垦荒地。开荒就需要耕牛、农具和种子,不只是奴才,当地官员人人都捐了。”
其实不仅开垦了荒地,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鄂尔泰还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使农田达到了非常高的灌溉率,以此来保证农业收成。
雍正很欣慰,许久没见到他这么开心了。“卿做的事,朕都知道。听说如今两粤、湘楚都有水道惯通,成了名符其实的水道康庄。”
“是。奴才想,改土归流不仅要改制度,最主要就是让百姓的生活有实在的改变。西南地区因为交通不畅而致使生产落后,只有交通便利才能与中原地区相往返,可以学习中原地区的耕种、纺织、采矿、冶铁。”
殳懰虽然只和鄂尔泰见过两次面,但是觉得他说话中肯,为人非常沉稳,做事情坚韧得很,所以对他很有好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