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日后回忆梁朝,写道:“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风俗至此,平日“薰衣剃面、傅粉施朱”的士家子弟们,终于迎来了地狱般噩梦般可怕的生活。
梁武帝萧衍一时糊涂,因一个“吉梦”而接纳侯景之降,引狼入室,最终导致了萧梁家国的灭亡,大片国土也为北齐、西魏所瓜分。在大动乱之中,西魏得到的实惠最多,雍、荆以及汉中和全部蜀地,全为西魏占取;相比之下,北齐方面由于当时北部边境多起战事,与契丹、突厥、柔然、山胡战事不断,占得的土地并不算多。陈霸先号称英雄,但他建立的陈朝,“西不得蜀、汉,北失淮、淝,”版图日蹙,只能在江南巴掌点大的地方,苟延残喘而已。
自相残杀大乱至(4)
通过侯景之乱,西魏(北周)成为最大的赢家,不仅国土扩展迅速,其经济和政治实力也迅速上升,为北周最后平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进一步讲,隋代北周之后,正是由于南朝已失去蜀地等重要军事凭依,偏隅一方,也造成了陈朝的迅速亡国,最终在杨坚手里南北混而为一。
此外,侯景之乱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在不经意间极大推进了南北一统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侯景破建康占城后,打着萧梁(简文帝)的幌子,不仅超用北人,对于当地“南人”也大加利用,南北之人同朝为官,没见出有什么格格不入的巨大争执和水火不容的死拼景象。萧绎灭侯景,诸多北人也没被当作“贼”连根清除,关键时刻,降将任约帮他灭武陵王萧纪,另一个降将谢答仁在江陵城要破时还一直忠心耿耿保护他。由此,水到渠成之际,昔日南人北人天壤之隔、水火不容的理念已日趋淡薄。
侯景乱江南,萧伦、萧察、萧绎以及后来的王僧辩、王琳皆向北朝称藩,也打破了先前“江南正朔”的神话,从前“正统”的沦为“附庸”,从前“非正统”的一跃而为“正统”,世道人心,已经逐渐丧失了昔日胡汉世仇的传统心理,大乱世变,实际上在客观上促进了日后隋、唐的“大一统”。福兮祸兮,真是相伏相倚。
飞扬跋扈 未篡身死(1)
——高欢长子高澄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
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
更请君王猎一围。
《北齐二首》李商隐
言及南北朝,由于大多史官总是以“本正流清”的南朝为“正朔”,代代相袭,一直对南朝的宋、齐、梁、陈多有详尽的阅读,待笔者抽暇细读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国历史,发现其中不少让人拍案叫绝、引人入胜的故事,印象特别深的是几代北齐帝王,凶淫荒唐,所作所为很似小说情节。这一大家子人疯疯癫癫,估计是精神病因子遗传,到最后的末帝高纬更是“发扬光大”,惊心触目。
北齐帝王姓高,是鲜卑化的汉人出身。开国皇帝高欢(同曹操一样,高欢生前未称帝,创下帝基,死后为儿子高洋谥为“神武皇帝”)少年时代家贫四壁,娶媳妇后才从女方一家的彩礼中得到一匹马,始有资格在边镇军队中当个小队长。高欢一生追随过不少反叛暴虐的人物——杜洛周、葛荣、尔朱荣。尔朱家族灭北魏,高欢背叛尔朱家族,立孝武帝。不久君臣互攻,魏帝西遁,是为西魏。高欢立孝静帝,建立东魏。
高欢死后,其长子高澄接任大丞相。由此,开始了高家四兄弟一连串“兄终弟及”的统治。人品方面,除了高欢第六子高演孝友英特以外,高家子弟可以说是一个坏过一个。
高澄,字子惠,是高欢长子。这小伙子的长相,以今天的审美观念来看可以说是“帅呆了”。长身玉立,脸庞清俊,一双桃花眼滴溜乱转,又是白部鲜卑人的显性遗传(其母娄氏是鲜卑族),肤色白晰如玉,风度翩翩。十二岁时,高欢就为他娶东魏孝静帝的妹妹冯翊长公主,“神情俊爽,便若成人”。
高欢虽把持东魏朝政,但朝内勋贵日益横行,欺男霸女,贪污受贿,老头子又善做白脸人,不好下狠手整治这些“老哥们”,便于东魏兴和二年(544)任高澄做大将军,领中书监,摄吏部尚书一职。当时,高澄虽只有二十四岁,做起事来雷厉风行。高欢老友孙腾见大侄子高澄不拜,小白脸立即一沉,马上叱喝左右把这位孙大叔牵出门外,用大刀把子迎头一顿乱揍。司马子如广纳人贿,高澄命属下人把这位司马大叔押入大牢,还来个假杀头,吓得这位爷一晚上头发都白了,真切知道了伍子胥过昭关是怎么回事。对此,高欢也得便宜卖乖,对老战友们说:“儿子浸长,公宜避之”。意思是儿子大了,又是当朝大官,该给他面子一定要给面子,否则我这老脸也不管用。
高欢病死,高澄秘不发丧。东魏司徒侯景听闻高欢死讯,在河南造反,高澄命韩轨率众讨伐,安排妥当后,他才驰还晋阳,为父发丧。东魏孝静帝封他一大堆官职: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寻尚书事、大行台等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