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后,晋廷才下令赠刘琨为侍中、太尉,谥曰愍。南宋大诗人陆游与民族英雄文天祥都有佳诗赞美刘琨:
买醉村场半夜归,西山落月照柴扉。
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夜归偶怀》 陆游
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己卯十月一日有感而赋》 文天祥
段匹襌杀掉刘琨后,其属下汉人、胡人多奔散。杀刘琨是段匹襌一生最大的败笔,但这个鲜卑人一直忠于晋室。不久之后,他与晋臣邵续合力,进攻段末杯。石虎乘段氏兄弟互攻之际,乘间掩袭,最终把段匹襌包围于蓟城。
段匹襌本想突围逃生,单骑归朝,被人劝阻。最后,眼见救援无望,段匹襌身穿晋朝朝服,手持晋节,率从人出见围攻他的石虎,正色凛然道:“我受国恩,志在灭汝。不幸族内自乱,以至于此。既不能死,也不会奉汝为主。”石虎与段氏鲜卑一族从前常打交道,二人还曾结拜为兄弟。石虎虽残暴成性,但对段匹襌仍十分尊敬,“起而拜之”。
寄人篱下的最后岁月(2)
段匹襌被执送襄国后,被石勒软禁,常常也被石勒“请出”参加赵国的“朝会”。段匹襌总是一身晋朝朝服,手持晋节,从不向石勒下拜。以石勒、石虎之暴,竟也一时不敢对段匹襌下手,可见这位鲜卑大人的威武和人格魅力绝非常人可比。
石勒忍耐了一年多,见始终无法降服这位辽西鲜卑,又怕其族人趁机拥之东山再起,便加以谋乱罪名,派人杀掉了段匹襌。
《晋书》对段匹襌的评价非常中肯:
段匹襌本自遐方,而系心朝廷,始则尽忠国难,终乃抗节虏廷,自苏子卿以来,一人而已。越石(刘琨)之见诛段氏,实以威名;匹襌之取戮世龙(石勒),亦由众望。福祸之应,何其速哉!《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此之谓也。
关河大志闻鸡起舞(1)
——祖逖的恢复大志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但真正了解这两个典故的主人公祖逖事迹之人,却又寥寥无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今河北涞水)。祖家世为北州大姓,“世吏二千石”。
祖逖年少丧父,兄弟六人,共同撑持家业。青少年时代,祖逖“生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祖)逖有赞世之才”。
晋武帝太康年间(290年左右),二十四五岁的祖逖与刘琨一起任司州主簿,两人英雄相惜,谈诗饮酒,共为豪爽喜侠之士。“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由于二人皆是不羁骑士,常常夜中坐起,纵论世事,“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由此,可以看出祖逖已经预见国中将有兵灾变起之日。
“八王之乱”后,晋室沦丧。公元311年(怀帝永嘉五年),洛阳陷落。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避乱于淮泗(今江苏徐淮地区)。一路之上,祖逖躬自步行,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疾病的人,衣粮药物施予有急之人。逃亡途中多遇盗贼险阻,祖逖应付自如,显示出极强的组织、领导才能,被同行诸人推为“行主”。抵达徐泗时(今徐州市),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祖逖又被征为军谘祭酒,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屯驻。(行主,是坞壁首领的称呼之一。又称坞主,营长等。坞壁组织是中国历史上动乱时代的百姓为了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相聚于山林险地,凭险依势,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宗社流民自治组织。坞壁在王莽末年大动乱时代已经出现,到西晋末及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世道混乱,坞壁最为繁盛。“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坞壁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几百家到几千家。首领多由乡里威信高的大族豪强担任,宗族是坞壁的核心构成,而各地流民则构成坞壁的基层组织。因而“招纳流亡”也成为坞壁的一大特色。此外,在门阀士族把持朝政的南北朝,坞壁也是民间下层豪强一显身手的唯一表演空间,在这样一种且战且耕的组织内部,只有靠义气、信誉、公正以及坞壁主的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和沟通,宗法与恩义是坞壁赖以生存、发展的两大支柱。当然,坞壁日后也成为南北朝政局不稳的重要因素,地方豪强中也有不少人演变为动乱的潜在因子和新一轮门阀的候选人。)
作为一时人杰,祖逖常怀恢复之志。晋愍帝继位后,下诏命远在江东的司马睿率兵赴洛阳来勤王。司马睿当时致力于确保江南一隅不失,根本无意(也确实没有足够力量)进行北伐。祖逖上表,慷慨陈词,司马睿就顺手推舟做人情,给祖逖虚封一个豫州刺史的衔号,象征性地拨调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以充军费,让他自己想办法招募兵士。至于甲胃弓矢、士卒粮马,琅琊王再没有任何支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