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_吴蔚【完结】(15)

  第二章

  狸猫换太子

  景德元年(100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不能被忘记的一年。

  从这一年的正月开始,便有十分不好的兆头,宋朝京师开封连续三次发生了地震,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随后,冀(今河北冀县)、益(今四川成都)、黎(今四川汉源)、雅(今四川雅安)诸州均发生了地震。

  就在这一年,辽军大举攻宋,北方州县频频告急。在新上任的宰相寇准的竭力劝说下,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宋军皆呼万岁,气势如虹。而辽军孤军深入,已经无力持久。就在宋军已经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宋真宗却坚持与辽军谈和,由此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盟约大致的内容是: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主(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为兄,宋尊萧太后(辽圣宗生母萧燕燕)为叔母;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称为“岁币”;双方各守现有疆界,不得侵犯,并互不接纳和藏匿越界入境之人;另外辽军撤退时,宋军不得沿途进行袭击。

  宋真宗刚刚即位的时候,为了应付北方强大的辽国,以及西北与党项的战争,大肆扩军,招募禁军至五十余万人,加上地方上的厢军,号称养兵一百万,数目相当庞大。澶渊之盟后,宋真宗立即着手裁减军队,遣散老弱残兵,精减编制,如取消富有战斗力的河东效顺一军,龙骑军原有十二个指挥,减为六个指挥等等。不仅如此,宋真宗为了表示友好的诚意,还将同辽国接壤的地名做了改变:改威虏军为广倌军、静戍军为安肃军、破虏军为信安军、平戍军为保定军、宁边军为永定军、定远军为永静军、定羌军为保德军、平虏军为肃宁军。

  第18节:狸猫换太子(2)

  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对整个北宋朝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一方面,这是一个在宋军占有优势的局面下签订的屈辱性条约;另一方面,这个屈辱性的条约却给宋辽边境带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有人认为澶渊之盟“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蒋复璁语)。

  与宋朝周旋多年、令宋朝廷无比头疼的党项人李继迁也死在了这一年,但党项的威胁并没有就此解除。李继迁长子李德明继立,孙子李元昊更是在后来建立了西夏国,成为宋朝西北的心腹大患。

  同一年,宋朝出现了铜版印刷。此时的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广告,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印版上方标明店铺字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正中有店铺标记——白兔捣药图,并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还有一段广告文字:“收买上等纲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铜版印刷的发明,反映了宋朝印刷技术的发展,也是宋朝经济与文化繁荣的有力佐证。

  这一年,是宋朝“积弱”的开始,宋真宗赵恒也因澶渊之盟而成为“岁币”的始作俑者。最富有戏剧性的是,最初在宋太宗赵光义的传位名单上,并没有赵恒的名字。这个在机缘巧合下幸运地被立为太子的人,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而宋朝继“斧声烛影”后的另一大诡异传闻“狸猫换太子”,也与其有直接的关联。

  一 有惊无险的真宗即位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雄心勃勃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创立不世的军功来超越其兄赵匡胤,于是率军亲征辽国,结果大败。宋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说,连皇帝本人的屁股上也中了辽军两箭。之后,宋太宗长年累月受到箭伤的折磨,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尽管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波折重重,但在宋太宗晚年,还是立赵恒为太子。尤其随着箭疮复发、病情加重,宋太宗开始想方设法巩固太子的地位,名臣吕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扶助太子即位的好戏。

  吕端担任宰相时已经六十一岁,这之前,他在地方和中央朝廷都做过官,经验丰富。不过,吕端信奉黄老思想,奉行清静无为的政治策略,以清简为务,并无显著政绩。因此,曾有不少人反对宋太宗任用吕端为相,说他为人糊涂。宋太宗当即反驳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关于这句话的前因,前面已经在《斧声烛影》中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据说在重用吕端之前,宋太宗还专门写了一首《钓鱼诗》,其中两句是:“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宋太宗以周文王自诩,而将吕端比作姜太公,显然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后来,吕端果然不负宋太宗所托,将一场针对太子赵恒的宫廷政变不动声色地消于无形之中。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在位二十二年的宋太宗因箭伤发作去世。之前,宋太宗已经立赵恒为太子,顺理成章,自然应该是太子赵恒登基为帝,这没有任何疑问。然而,偏偏后宫事多,宦官与皇后勾结起来,掀起了一场倒太子的风波,由此还牵扯出早已经被废为庶人的宋太宗长子赵元佐。

  宋太宗皇后李氏自己没有儿子,但她偏爱宋太宗长子赵元佐。之前,赵元佐本来是最有希望被立为皇太子的,但他同情被宋太宗迫害致死的赵廷美,借发狂来发泄对父皇的不满,因此被废为庶人。之后替代赵元佐位置的是弟弟陈王赵元僖,赵元僖却又莫名其妙地死去,皇储人选再一次空缺。赵元僖的死对赵元佐而言,自然是个新的机会。李皇后在宋太宗面前为赵元佐说了很多好话,希望能立赵元佐为皇太子,朝中拥护立赵元佐的大臣也不在少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