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麒是整个北海郡既没战死,又没有临阵投敌劣迹的唯一一名武职.当日也是他冒着生命危险闯出乱匪包围,将救求信送到了张须陀手里.在朝廷没给北海任命新的太守和郡丞之前,齐郡郡兵和北海郡郡兵之间如何配合,秦叔宝只能与他商量.
"啥!"吴麒吓了一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从周围其他人惊诧的表情上确认过秦叔宝刚才所说的话后,他赶紧抱拳还礼,结结巴巴地回答."怎么好,怎么好让齐郡再破费,当初说好了,这次出兵全部费用由我们北海县负责!"
他一着急,话就有些不利落.但头脑却清醒得很,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如果没有齐郡精骑冒死来援,甭说那些缴获的战利品,就连北海城都保不住.所以,吴麒认为,北海父老无论如何不能再打战利品的主意,虽然整个民间都在嗷嗷待哺.
"光凭麾下这一千多弟兄,我们打不下三座大城.等张大人带着郡兵赶到时,恐怕三个城市也被流寇们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况且"秦叔宝向军帐外指了指,补充,"百姓们刚刚逃出贼手,总也得让他们有口饭吃啊.否则,不是逼着他们去提刀么?"
帐中将士本来还准备出言反对,听了秦叔宝的话,大伙不约而同闭上了嘴巴.将郭方预和秦君弘的残部从城里赶出去,只是剿灭流寇任务的第一步.如果不想办法安抚百姓的话,今年失去家园的人无力生存,很可能也会成为流寇.于是,大地上又开始了新一轮循环,直到血流到无可再流.
"那,那就只发粮食,不用发绢布了.北海还有几家大户,众人凑凑,也就把青壮们的军饷凑齐!至于老弱,县令王大人已经写奏折向朝廷告变,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朝廷就有粮食拨下来."吴麒小心翼翼地看了看众人的脸色,决定部分接受秦叔宝的建议.
"这就对喽,假如鲜于大人有玉麟兄你一半远见,也不会落个家破人亡的命运!"一直在旁边冷眼旁观的罗士信怕秦叔宝再多出让齐郡的利益,赶紧上前拍了拍吴麒的肩膀,大声夸赞.
"如此,吴某代北海百姓,多谢几位大人恩德!"吴麒不太习惯罗士信的热情,后退半步,再次长揖及地.
大伙笑着散去,分头做攻打都昌城的准备.当军帐中走得只剩下秦叔宝和罗士信两个人士,后者突然转过身来,用一种非常奇怪眼光上下打量秦叔宝,说道:"咱齐郡弟兄千里迢迢来救人,不取报酬也就罢了,你居然把缴获的粮草物资再吐一半出来.这事情要被裴大人和张通守知道,肯定不会给你好脸色!"
"张大人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裴大人既然不管军务,想必也不会插手战利品分配的事情!"秦叔宝摇摇头,微笑着回答.
张须陀教导他要做一个有远见、怀有慈悲之心的将领,这一点上,秦叔宝不认为自己比李旭差.此番领军出征,安抚北海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表现机会.定谋时被李仲坚比了下去,做事时,秦叔宝必须将颜面争回来.
"张大人也许不会说你,裴大人那关却未必好过!况且咱们是齐郡的武将,却做了该他北海郡文官的做得事情,这不是费力不讨好么?"罗士信摇头,不相信秦叔宝能顺利过关.
"咱们今年如果不留一些粮食在北海郡,明年青黄不接时,这里还得成为流寇的天下.这次咱们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明年呢,人家还会吃同样的亏么?后年呢,这样下去,咱们齐郡的弟兄还不累死!"
"那刚好,咱们又多了立功的机会!"罗士信分明认可了秦叔宝的意见,却兀自摇头强辩.
秦叔宝轻轻捶了罗士信一拳,说道."为将者要有慈悲之心,张大人刚跟咱们弟兄说过,难得你这么快就忘了么?"
罗士信作战勇猛异常,不惧生死.但他同样太不把别人的性命当回事.张须陀认为这种做法早晚会惹祸及身.秦叔宝原来并不觉得罗士信身上的缺点有多明显,但随着李旭的到来,他愈发觉得张须陀对罗士信的评价有道理.
"这也是有了比较,才看得更清楚吧."秦叔宝心中暗道,转过身,准备去筹划新一轮战事.
"也许张大人说得有点道理,但叔宝兄真的变许多!倒是有几分像了李仲坚,一点不如原来那般勇敢果决!"罗士信见秦叔宝搬出了张须陀,嘟囔着抱怨.
"那士信觉得愚兄身上这种变化是好呢,还是坏呢?"秦叔宝笑着回头,追问.
第四卷 扬州慢 第三章 争雄 (六 下)
"我还是更喜欢原来的你多一些!"罗士信被秦叔宝问得楞了一下,眨巴着眼睛回答.
"其实,我们大家都在变,只是快慢不同而已!"秦叔宝长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道.耸耸肩膀,他又给了罗士信一个灿烂的笑脸,"你放心好了,无论怎么变,你都是我的好兄弟!"
每个都在变,在这个世界上,人只有不断变化,不断适应,才能活得更精彩.秦叔宝当然明白迫使自己变化的压力在哪里,那也正是他积极向上的动力所在.以前的日子太平淡了,平淡得他都忘记了少年时的豪情壮志.此人的到来,让他齐郡第一豪杰的位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此人亦在他眼前推开了一扇窗户,让他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
"功名自在马上取!"秦叔宝在那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多岁少年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梦想,乱世已经来临,男人都可以凭借手中长槊闯出一片天空.
事实证明,秦叔宝的剿抚并重策略很有成效.协助郡兵剿匪便可以领到二百斤口粮的消息传开后,前来参战的青壮络绎不绝.甚至有很多被关在北海城校场上等待甄别的俘虏也嚷嚷着表示愿意戴罪立功.二百斤粮食不算多,但熬成粥在拌些野菜进去,绝对可以保证一对夫妇捱过这个灾年.如果夫妻两个能找块无主的荒地,补种一些糜子、荞麦之类产量低但收获周期短的急粮,说不定明年就有机会翻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