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园_酒徒【完结】(567)

  想起胆小的县令大人的种种作为,亲兵们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而罗士信接下来说的话则让每个人的笑容更浓."叔宝已经到了,带着五千步卒.张大人护送着咱们留下阳武的辎重殿后,下午过来会师!"

  "张大人那边没遭遇瓦岗军?还是彻底将其击败了?"李旭精神一振,高兴地追问.

  张须陀能这么快赶来,显然与瓦岗军没发生大的战斗.周醒的推测应该是对的,徐茂功舍不得让麾下喽啰妄自送命.张须陀在事态不明的情况下也保持了其一贯的谨慎.

  罗士信点点头,给了旭子一个肯定的答案."张须陀大人根本没遇到瓦岗军.有几个蟊贼在阳武附近骚扰,但大人刚要挥师迎战,他们就自行退了.大人昨天本打算直接赶过来,但咱们的信使先一步把消息送到了,所以兵马就在阳武城修整了小半夜."

  "叔宝担心瓦岗军去而复来,今早带领一部分弟兄在四更天启程,你刚从北门送客人离开,他就进了南门.县令大人见来了这么多兵马,心神大定.主动把打扫战场的活揽在了身上,说让咱们好好休息,他要尽守土之责."罗士信一边笑,一边向旭子介绍全部经过.

  "他倒是变得够快!"想想县令王志诚昨天夜里那恨不得让郡兵们立刻拔营的态度,旭子笑着骂了一句.

  "当然动作麻利了.县城平安,你又答应分一部战功给他.凭着这份保境安民之功,他再想办法打点一下,还愁得不到升迁么?"罗士信耸耸肩膀,对官场上见风使舵的行为甚是不屑.

  "这不是张大人吩咐的么?文人不能得罪,否则他们一旦找起你麻烦来,比土匪还难缠!"旭子也耸耸肩膀,解释.

  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是张须陀大人留下来的传统.有了地方文官的帮忙,郡兵的日常事务也容易处理得多.所以看不起归看不起,罗士信倒不吝啬旭子分出去那些许功劳."我是看不上他那热切劲儿,生怕你赖帐似的.他也不打听一下,跟在咱们弟兄身边,今后还怕没有功劳分?"

  "那倒也是!"李旭信口回应."估计他和齐郡那边联系不多!"

  "不提他."罗士信今天心情好得出奇,笑着把话题岔开."还有名贵客跟叔宝一道过来找你.是你的故交,我已经把他安排到你的临时住处.叔宝带人去张罗酒菜,咱们今天中午好好庆贺庆贺!"

  "我的故交?"李旭楞了楞,追问.

  早晨刚送走了一个,他不明白还有什么人会接踵而来.罗士信却对李旭交往一些来历怪异的朋友早就习已为常,点点头,幸灾乐祸地补充,"当然了,人家可是千里迢迢来的.赶快进院子去看吧,保证比昨天晚上那个招人待见!"

  说话间,目的地已到,他伸手推开院门,将旭子推了进去.

  县令大人临时给安排的住所显然被人以极快的速度收拾过,从里到外透着非同寻常.最明显的是与门正对的照壁,居然刚刚用白垩重新涂过,还正在向下滚灰浆.而三面院墙下,还有几个工匠正在忙着补缺口,青砖翠瓦堆了一摞.

  旭子诧异地皱其了眉头,回头看罗士信,不知道对方因何弄出这么大动作."咱们不是立刻要西进么,你叫人弄这些干什么?"

  "进去你就明白了,我这可不是为了你!"罗士信猝狭地笑了笑,强调.

  就在此时,正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有灿烂的阳光从门口映了出来

  第五卷 水龙吟 第二章 吴钩 (四 上)

  "轰!"地一下,仿佛有一个太阳在顶门上炸开,旭子呆立在了当场.那高挑的身材、那明朗的笑容,那眉,那眼,除了头发的颜色不一样外,几乎是另一个陶阔脱丝俏生生地站在了眼前.

  旭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感觉到自己的心在颤.一股柔和而坚韧地痛就在此时从他心头涌起,涌遍全身,涌进每一处毛孔和每一寸皮肤.不是陶阔脱丝,他知道,只要稍做仔细,他就能看出中原人和塞外人在血脉上的根本差异.可那幅略带些俏皮又充满了期盼的表情又像极了陶阔脱丝.不,比陶阔脱丝柔,比陶阔脱丝硬,虽然眼角处多了几分疲惫,但眉宇间亦多了几分坚强.

  "你,你是萁儿吧!"半晌,旭子终于回转过心神来,用略带着一些颤抖的声音问道.这不是正常的打招呼方式,因此引得罗士信等人发出一片哄笑.听到众人的笑声,门口迎出来的女孩如受惊的小鹿般跳了起来,转身向屋内逃去.

  难道我猜错了么?李旭艰难地咽了口吐沫,厚着脸皮用目光四下寻求答案.罗士信笑呵呵地推了他一把,"看什么,进屋,进屋.没看人家未叫丫鬟关门么?"

  "还有丫鬟?"旭子更楞,木然地向前走了两步,心里又觉得这样冒失地闯进去实在不妥,想要退开,罗士信却等得不耐烦了,用力将他向前一推,就手将门重重地拉紧.

  "咣当!"老旧的木门在背后关严,"别笑了,走了,走了!"罗士信扯着嗓子在外边喊.来到大门口,看到几个修墙的泥水匠还在忙碌,重新折回来,一手拎起一个,"你们也先出去,这墙明天再修.弟兄看好了啊,别让闲杂人等打扰咱们李将军!"

  "诺!"院子外,亲兵们大声吼了一嗓子.然后,笑声越来越低,越来越静,渐渐袅然.背贴在门板上的旭子听着嘈杂声远去,硬着头皮走向了内堂.来的人肯定是唐公府的萁儿,很早以前武士彟就向他通报了这一动向.据信中所言,唐公李渊对此事反应几乎可用‘气急败坏’四个字来形容,几度修书给远在京师的婉儿以及留在东都的族人,命大伙勿必将萁儿截住,押到太原去"严惩!".只是萁儿离家后即杳无音信,谁也不知道其究竟跑到了哪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