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帝国1908_冷夕【完结】(34)

  一代枭雄终于低下了头。

  至于张之洞,也是人老成精的人物了,他一看到金宰阗把袁世凯扣留下来的经过,就知道赫赫有名的袁世凯没有几天蹦达头了,害怕皇帝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对付他,一时间连腿都给吓软了。

  金宰阗看到张之洞软脚虾的模样,心道真可谓“老而不死是为贼”。不过他也不想把张之洞给吓坏了,说道要请张之洞喝“卯酒”,

  便命御膳房准备极精的肴馔,陪张之洞小酌。这下倒把袁世凯给晾到一边。

  两人是在临水的一座小阁中,把杯倾谈。

  “孝达,”金宰阗说道:“朕不日将重掌大权,不知孝达对大清局势有何看法?”

  张之洞摇摇头,压低了声音说:“夕阳无限好!”说完之后,他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刚要向皇帝请罪,金宰阗已经制止了他,说道:“孝达,你不用害怕,朕知道你说的是真话,不会怪罪于你。女主专权,前后三十余年之久,自古所无。今天的局面,恐怕曾、左、胡所梦想不到的。”

  张之洞谢恩完毕,说道:“我听人提到孙中堂的话,意味极深。”

  “喔,孙燮臣怎么说?”

  孙家鼐是从亲贵的人品、学问,看出清朝的国祚,已有不永之势。他曾深致感慨,道是:“不但象老恭王不可复见,以今视昔,连老惇王都可算是贤王了!”

  “这话很有意味,他的看法是有所本的。宋太宗曾命术者相诸皇子……”张之洞喝口酒,拿几粒松仁放入口中,一面咀嚼,一面为金宰阗讲宋朝的掌故。宋太宗曾召术士为其诸子看相,此人斩钉截铁地说:“三大王贵不可言。”宋初皇子封王,文书称殿下,口头称大王,“三大王”就是皇三子,也就是后来的真宗。“事后有人问那术者,何以见得三大王贵不可言?他说,他看三大王的随从,将来一个个都会出将入相,其仆如此,其主可知。燮臣的看法,由此而来。”

  “有道理,有道理!”金宰阗说:“能识人才能用人。就如孝达幕府之盛,亦不是偶然的。”

  张之洞听完之后,又是一身冷汗。他暗怪自己今儿个昏了头,竟然当着皇帝的面说了这么多犯忌的话。大清朝国祚不永,那不是诅咒皇帝吗?皇帝表面上没有生气,现在说起自己幕府盛大,恐怕马上就要找自己的茬,随便给自己扣上一顶阴谋作反的帽子,那袁世凯就是他的榜样。虽则自己活了七十多岁,也算是活够了,可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家人,他们恐怕也要跟着吃苦了。于是,张之洞告罪道:“皇上,臣有罪。”

  金宰阗摆了摆手,道:“朕刚才不是恕你无罪了么?你怎么又提起这茬来了?”

  “臣想要告病。”

  “你为什么要告病呢?”金宰阗脱口问说。

  “臣老迈……”

  还没有等到张之洞说完,金宰阗就说道:“孝达,朕知道你的心思,你为官这么多年,得罪的人不少,恐怕也有些灰心了,告病还乡,也是想全身而退。可是孝达你想过没有,载沣庸弱,奕劻衰迈,鹿传霖重听,世续依违其间,除了孝达以外,朕复何所恃?你若还要告病,岂不是让朕难堪?”

  这顶足尺加三的高帽子,套得张之洞越觉醺然,他想:“总还有一个我在这里!”而且,皇帝说了,若是自己再告病的话,就是让皇帝难堪了,这可是死罪。

  “就是这话罗!”张之洞说道:“颇有人把我比做范纯仁,难道范纯仁的长处,就只是调停宫禁?”

  “是啊!如果不是这件恼人的事,则以范文正公的令名,自有一番名垂千古的相业!”金宰阗又送上一顶高帽。

  这一说,益使张之洞雄心勃勃,自觉调和满汉,匡扶亲贵,能负得起这份重责大任的,舍我其谁?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二十二章 江春入旧年(一)

  (更新时间:2005-5-17 9:41:00 本章字数:2044)

  第二天,清早先将征医的上谕发了出去,以示皇太后大渐。遗诰及皇帝亲政的圣旨,虽已拟好,却还不能发,因此,皇帝亲政的身分,亦还不能宣布。但事实上,皇帝已在行使大权,总得有个明白的表示才好。

  最后是张之洞想出来一个办法,背着奕劻跟世续说:“倘有圣旨,说朝会大典,常朝班次,皇帝亲自临朝。这样,虽未宣示皇帝亲政,已指出皇帝的地位,不同以往。我想天下臣民,皆能默喻。”

  “通极,通极!”世续翘一翘大拇指:“我看也不必请圣旨了,跟皇帝说一说,立刻明发,也不算矫诏。”

  于是一面由张之洞与鹿传霖督同军机章京草拟遗诰,一面由世续派出人去分几路打听消息。

  袁世凯坐以待变,默默地在打算心事,只有醇亲王载沣走到东问两句、走到西望望,不知他是在巡视还是不知干什么好。

  消息陆续报来了,“吉祥板”已经送到福昌殿,由皇后带同太监替皇太后小殓,钦天监选定明天卯正,也就是清晨六点钟大殓。

  “那么移灵呢?”张之洞向来接头的内务府大臣继禄问说:“定在什么时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