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墨香风韵_思雨【完结】(227)

  荀子身边站着的三位中年文士,闻凌云志之言,观其行止,脸上均露出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的神态,天下传闻辽西辽东凌云志礼贤下士,此言果然无虚,更胜闻名。

  荀子一指身边三人,将他们介绍给凌云志,青衫者,欧阳丁,韩国人,曾游历整个东方大陆,甚至到过西大陆的部分地区,对各地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精通各族语言;身高修长的灰衫者,文寇,秦国人,内治人才,曾任县令,因得罪秦庭权贵,被满门抄斩,只逃出他一人;一袭白衫者,向古易,齐国人,内治人才,曾在魏任职县令,难展大才,遂辞官游历各地。“……为凌公思才若渴,故举荐三位大才而回。”荀子不自觉地在话语中流露出将领地当成了家的意识。

  凌云志自然流露出欣喜的神色,礼节周到地分别与欧阳丁、文寇、向古易见了礼,并请四人坐下,他来到书案后坐下,然后与欧阳丁、文寇、向古易三人热络地攀谈起来,不时地也询问荀子些周游各地的情况,他对欧阳丁、文寇、向古易表现出的学识、见解和经验非常满意,当下表示了要借重大力的想法,“……在下想请欧阳先生去礼司帮忙,淡颜淡先生身兼两职过于繁重,委屈欧阳先生就任礼司司长,文先生、向先生,在下更是要借助两位的大力,在下已有向外拓展的打算,目前正在筹划成立内治派遣队,在拓展后的领土上建立治理机构,所以想请两位先到内治派遣队培训班熟悉一下领地内政运转的规律,为下一步建立政权做好准备,不知两位先生意下如何?”

  三人对凌云志的礼重表示了感谢,并重新以臣属的身份拜见了凌云志,表示了效忠的心意。

  凌云志深邃的黑眸望向荀子,笑道:“荀先生,为了使领地学风自由而浓厚,在下成立了诸子学宫,希望能通过宽松的学风氛围,吸引天下的学子百家,共同研究出一条适合万民发展的道路,为后世的发展创建一套指导之道。先生是否有兴趣来领导这个学宫?”

  战国时期,人们由于没有儒家道德观念的束缚,因而在思想上也比秦以后朝代的人们要开放、自由得多。这种开放与自由,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随意性和对他人行为的不追究性。崇尚“大国之事,在祀与戎”的价值观,“大吃小”、“强吃弱”被视为是国与国竞争的游戏规则,大国可以随意地将小国吞并掉,而不会遭到人们的谴责。而且人们的正统观念和意识较弱,即使出现了诸如共伯和取代周厉王、曲沃武公取代晋侯缗而为晋侯、田常杀其君简公而为齐候、韩赵魏三家分晋等等,也不会遭到国人的谴责。言论更是比较自由,可以畅所欲言。

  所以诸子百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论来创立一套秩序,成为万世遵循的道,开创三皇五代的伟业。研究万民发展之道,圣人所为也,诸子百家奋斗的目标就是圣人之道。

  欧阳丁、文寇、向古易看着荀子的眼光都不一样了,荀子微微一笑,说道:“此乃我所愿也,乐而从命。”

  凌云志大喜,忙说道:“太好了,那就请先生就任诸子学宫宫主。诸子学宫不受各府管理,有议政的权利。”如此一来,诸子学宫的地位就非常超然了。

  欧阳丁、文寇、向古易起身向荀子道了喜,荀子神色平静,微微一笑,起身对凌云志一礼,说道:“谢主公为我等学士提供一个论学的场所,学风一起,天下诸子百家汇集,我等论道,主公善用,国富民强,所向无敌,必开前所未有大一统之天下,万世之伟业。”

  凌云志谦虚地站起身来对荀子一礼,说道:“但有所成,皆诸人之力也,众志成城,才可有番作为。”

  几人重新坐下,凌云志将横亘心中多日的问题问了出来,“前人云: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普天之下,莫非君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慆。此古礼也。如今礼乐崩坏,等级混乱,请问荀先生,是否可不分人之等级?”

  荀子、欧阳丁、文寇、向古易闻言一震,斯时,士、农、工、商四民崛起,随着战争的需要士大部分可以凭着专有知识和一技之长,谋得衣食生活。有的更是活跃在各国的政治高层;在工商食官制度不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商业兴旺,财富已成为比政治权力还大的力量,非出身封君而是庶人、农、工、商、贾等级的通过努力其财富收入可以与封君相比,进而成为不是凭借其血缘关系而获取政权与社会地位的一个不明显的等级,将原有的因血缘而等级的传统制度冲得七零八散,正处混乱不明朗之时。凌云志于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

  荀子沉吟了一下,似乎感觉到了凌云志的深层意图,又仿佛摸不着边际,道:“不可以,人生而能从事生产,获得生存,全赖于合群,人若合群则必须分,因为人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故礼者,养也。使其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智愚,能不能皆有称者。所以人不可无等。以凌公之智,此问必有深意,可得一闻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