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宫殿大门的关闭,大殿中仅剩下魏襄王、太子政、公孙衍、田需君臣四人,四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苏秦的身上,看他有何事需要密商。
魏襄王高坐于上,望着苏秦,难得地露出笑容,道:“贵使生了一双好眼睛。好了,有何密事相商,现在可以说了吧。”脸上又恢复了肃容。
苏秦摆明了语不惊人,势不休,一副替人担忧的样子,道:“贵国离亡国不远矣!”
魏襄王君臣四人凝神静听苏秦的密事,没想到他弄出这么一句,谁愿意听这种丧气的话啊,君臣四人顿时变色,怒气洋溢。
魏襄王没好气地怒道:“你这小子怎敢出此狂妄乱语!要不说出个道理来,本王定不与你善罢甘休!”
苏秦神色如常,薄薄的嘴唇上下翻动,侃侃而谈道:“贵国地处天下之中,四通八达,四面受敌,无名山大川以阻,实兵家必争之险地也。
今齐、宋图魏于东,楚图韩于南,名义上不满魏、韩与秦结盟,实图贵国与韩也。魏、韩唇齿相依,楚若下韩之雍氏,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必挥军直下韩都新郑,一举吞并韩国。齐国亦然,大军若下煮枣,必大军直指大梁,试问贵国以何阻之?
贵国朝中大臣仍不知危在旦夕,犹喋喋不休争论依附何国之对错,殊不知虎狼吞并之心昭然若揭,依此离散之心,试问贵国离亡国之日还远吗?”
苏秦的一番话,带给魏襄王君臣四人极大的震撼力,仔细斟酌,君臣不禁冷汗直流。由于一直以来齐、楚、秦三国多以胁迫手段强迫魏于之结盟,吞并之意渐淡,从而给魏国君臣养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他打我就是为了胁迫我’,忘却了三国所有手段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吞并,其实每一次军事胁迫都可随时转变成军事吞并的。没有了这种危机意识,可不是离亡国不远了吗。
魏襄王擦了一把冷汗,望着苏秦,说道:“苏先生一番话如晨钟暮鼓,令本王幡然醒悟。请问先生何策可以退敌?”魏襄王这回也变得客气了,礼贤下士,虚心求教。
苏秦慷慨激昂地说道:“魏曾有大恩于我国,贵我两国又为盟国,我主凌公乃大仁大义,知恩图报,重信守诺之圣人,今派小使前来,正为解贵国之危局也。常言道,‘天助自助之人’如果自己都没了自救之心,别人何以助之?贵国当务之急乃统一认识,凝聚人心,全力以赴,倾全国之兵孤注一掷地阻敌于煮枣,与齐决一死战,此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
公孙衍闻言眼睛一亮,谨慎地问道:“倾全国之兵与齐一战,若他国乘虚而入岂不危矣?”
苏秦微微一笑道:“此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的微妙之处,正是存在这种危险的可能性,才更能激发出将士百姓一战而胜,视死如归的斗志和决心,莫忘记了最可怕的莫过于困兽之挣扎了。”
田需迟疑了一下,说道:“苏先生,此策过于凶险,别忘记我国还有秦国之强援呢,大可不必铤而走险。”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四集 汉国初建 第三章 为人谋略(3)
苏秦神色一肃,说道:“大战之时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心存懈怠之想法,相国大人能心存等待强援的想法,那么将士们可想而知也会心存这种想法,如果人人都心存这种想法的话,试想谁还会去拚死一战呢?士不用命,仗还没打就已经败了。再者,秦国援兵短期内恐怕难以赶来,何也?小使听闻魏章率领的秦军在商於之地与屈丐率领的楚军大战中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撤进武关了。侧翼备敌,孤军深入乃兵者大忌也,更何况秦军目前自顾不暇,怎会舍己为人呢?”
田需哑言变色,对方所言句句合于情理,而且秦军目前的情况他们君臣自然也知道,正如苏秦所说的,秦国援军短期内确实难以赶来。
苏秦见火候差不多了,对魏襄王一礼,道:“我主还有大计让小使奉上,只是此计若想收到奇效,只能大王一人可闻。”说罢,悠闲而站。
太子政、公孙衍、田需均已被苏秦所折服,心态已由轻视变为重视,见他郑重而言,知其定有妙计,遂主动向大王请辞。
待三人去后,苏秦低声笑道:“此计确实越少人知道,越能起到奇效,为魏国计,还请大王一定保密。”
魏襄王只觉得心痒痒的,急忙道:“苏先生请放心,本王怎会把国事当儿戏呢!”
苏秦压低声音道:“我主已联络赵国,攻齐北部,以救贵国。”
魏襄王闻言一下从座位上蹦了起来,这个计策确实够大,够令人意外、令人惊喜的了,他快步下了台阶,眉开眼笑地拉住苏秦的手,狂喜道:“这是真的?先生之主真乃救星也!”至此魏襄王才彻底地下了与齐坚决一战的决心。
苏秦自豪地说道:“我主向不虚言,大王就请放心吧!”
魏襄王只觉得又从地狱里回到了人间,喜的手舞足蹈,原地直打磨磨。
苏秦害怕魏襄王心里有了数,不再使出全部力量应对齐军,强调道:“燕赵联军必须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攻齐国,才可收奇兵之效,一举将齐军牵制回国,所以贵国军队必须要全力顶住齐军的进攻,否则一旦让齐军攻进贵国,这计策就没什么意义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