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各国,东胡派出了宇文部族大人宇文骏、巫师宇文涓,秽盟马加韩穆,发国则为新任左相柳忻西,东北最遥远、从未往来的肃慎国竟然也派来了使者;其余如林胡、楼烦、匈奴,西北的羌、丁零、乌孙各族,南方的俚、女、哀牢等族也各派使者,月氏国王更是亲来。
月氏国王因女流落到燕地,贵霜公主捎信回去,才得知其已嫁于凌云志手下的重臣淡颜,数次催促其归国,不返。月氏王遂借凌云志登基大典道贺之机,想亲劝女回国。
东胡派出了宇文部族大人宇文骏,用意不言而喻,宇文濂是想为儿子可汗竞选造势。巫师宇文涓陪他亲来,倒是让凌云志颇感头疼,只是又要接待各国使臣,又要筹备大典仪式,一时间也无暇顾及她了。
大典前,邹衍献上根据凌云志建议所编写的《大汉历法》。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四集 汉国初建 第十五章 大汉立国(4)
汉历一年,西元前311年(文中至此后不再显现西历),一月,春节初一。
祥云瑞霭,阳光普照,汉德门、承德门、朱雀门、仁德殿门大开,仁德殿宽阔台阶两侧站着铠甲鲜明、威武雄壮的近卫军士兵,笙乐、仪仗威严簇拥凌云志从承德门出发,入朱雀门,登仁德宝殿,文武百臣、各国使者阶下而立。
凌云志站立宝殿门前台阶上,白玉妃捧玉玺、邹衍捧宝剑拾阶而上,至凌云志身前跪献玉玺、宝剑,笙乐声起,凌云志左捧玉玺,右拥宝剑,率先走进仁德宝殿,仪仗跟随而入,白玉妃、邹衍跟随而入,随后是文武百官、各国使臣顺序而入。
凌云志登宝座,仪仗环绕于后,白玉妃、邹衍次阶两侧站立,文臣武将左右阶下两班站立,各国使臣两厢站立。礼部尚书欧阳丁捧黄龙袍衮冕跪献阶上,宇文鹃代捧玉玺宝剑,立于宝座之侧后,两名盛装宫女殿后而出,服侍凌云志穿上黄龙袍衮冕,威严而坐于宝座之上,笙乐齐奏,隆重而肃穆。
凌云志颁诏,“奉天承运,王于承基,诞膺天命,握玺御国,敷化弘道,体天则地,有言有令,教化万民,顺应天道,安居乐业,……”建国号大汉,启元年为汉历元年,都蓟城。颁诏毕,大赦天下。
阶下群臣大礼叩拜,三呼万岁。
随后郁心怡、宇文芳华、越嫣、宁灵、祁珊、毋月、宁吟、鄂云婉、陶小萼、姬婷、嬴蔷、宁喧十二女盛装披红后殿而出,立于阶下听封。
汉王凌云志册拜王后,分别为怡王后、华王后、嫣王后、灵王后、珊王后、月王后、吟王后、婉王后、萼王后、婷王后、蔷王后、喧王后,怡王后为十二王后之首;册立长子凌振宇为太子。
笙乐声中,十二王后登中阶,左右分立,接受群臣朝贺。阶下群臣大礼叩拜,俯首称贺。
礼毕,汉王凌云志率十二王后,出仁德宝殿,笙乐齐鸣,仪仗簇拥,群臣、各国使臣跟随出朱雀门,登上承德门城楼,受万民贺礼。此刻承天广场人山人海,万民云集,喜气洋洋。
凌云志以建国即位大婚诏谕与民,万民拜贺,三呼万岁。
万民贺礼毕,国师邹衍代王颁布《大汉历法》。
《大汉历法》为阴阳合历,确定汉国年月日起始为汉历一年一月初一始,平年分为十二个月,有六个大月三十天和六个小月二十九天。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十二个月共三百五十四天,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使汉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置闰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
汉历置闰月的月份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汉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二十四节气在汉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汉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汉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确定四季节气,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划分二十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为春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为夏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为秋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冬季,二十四节气又细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例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中,惊蛰是二月节,春分是二月中,余此类推。
纪月日法,月为一、二、三……十二,日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十、十一、十二、十三……
记时法,一昼夜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时辰,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个时辰又细分为初、正,如子初(现代的23点)、子正(半夜12点)。
确定节日,共设置春节、龙日节、中秋节、重阳节四大节日。
春节,从上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三小年祭灶开始,包括除夕年夜饭和除夕守岁、岁首朝正(新年的正月初一),万民欢庆至正月初七,为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
龙日节,汉历规定每年的五月初五为华夏族的图腾祭龙日、祭祖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