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当下而言,
历史毕竟是属于过去的。
所以,
我们尽可以去开创未来、缔造未来,
却不能无视、扭曲、甚至篡改过去。
因为历史不论是对的、错的;
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已成为定局。
真诚面对历史,当有助我们敞开心胸,以更宽阔的视野去面对未来。
第二集《中日战争的源头》
此集主要讲述:1868年起,日本励精图治,而中国在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下,日益衰落。巨大的差异,引起日本窥视中国的狼子野心。
第三集《民初乱局》
此集中指 苏俄指使海军局代局长李之龙,阴谋诱押蒋介石赴俄。
然而,陈公博在《苦笑录》中记录下此事的蹊跷之处。
此事件的两位涉案人物:邓芝龙、欧阳格都未经审讯,而被放出。
陈公博问邓芝龙怎么回事,邓说:是接到蒋介石秘书电话,将中山舰调进广州,二天后又调出。他也不知怎么回事。
陈公博问欧阳格怎么回事,欧阳格说:是20日凌晨,接到蒋介石副官的传令,要立即逮捕邓芝龙的。
反而蒋介石在此事变中,从共产党手中夺回海军军权,又从汪精卫那里夺得广州的政权。
中山舰事件的两位涉案人物因未经审讯而被放出。因此没有任何可以确证的文件资料。
然而在《民初乱局》中采纳没有任何实证的蒋系一说,显然不是严肃地真诚面对历史,而有篡改历史之嫌。
在此,我只想问一句:蒋介石既已将此案涉及的两位人物抓获,为何不作个审讯笔录,判定邓芝龙、欧阳格两人之中谁真正有罪?还是都无罪,有罪的另有其人?
(欧阳格在抗战期间,任海军江阴防区司令)
此集还有隐瞒历史之弊!
只说:蒋介石下令清党并逮捕共产党人。
然而,仅仅是逮捕而已吗?为何不讲出真实的历史:数千共产党人的人头落地?!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
片中谈到北伐军大破吴佩孚于汀泗桥,没有提到此役是由叶挺率领的共产党人组成的北伐先遣团所打。倒是在第四集提到叶挺的南昌暴乱。显然没有公正的展示历史。
片中谈到蒋介石率军北上,出兵济南。遭日军袭击,国民政府派蔡公时交涉,却被杀害的五三惨案。蒋介石含痛忍辱绕道北上。
然而,1949年,共军渡江进入南京时,同样发生了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幕。
当时英舰“紫石英”号炮击渡江共军,共军当时同样开炮还击,击伤英舰,迫使英舰停靠南京码头。英舰挟持一艘客轮才逃出长江。
两党两军在同样遇到帝国主义列强武力干涉时,所采取的作法真有天壤之别。
谁是中国新生的希望所在不是很清楚吗?
第四集《危机与生机》
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日本侵华,吞并东北的野心逐渐膨胀。
第二部分:中国内战不已,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由来。
第三部分:918事变,日本占领东北的过程及中国依赖国际公理的困窘。
“中国共产党于民国十年成立于上海。当初由于党员太少,必须借助国民党的组织与力量才能发展。所以像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便向中山先生请求,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原以加强革命力量为念,于1921年正式通过容共。没想到从此便埋下了内忧不断的祸根,而没有过过一天安宁的日子。中共从头便是以[靠行]的方式起家的。所以他们对借力使劲,制造矛盾,从中渔利的本事非常内行。”
这段话足以证实国民党不敢正视历史,进而歪曲历史。共产党是由于党员太少,必须借助国民党的组织与力量才能发展吗?
显然,历史不能证实这句话。1927年,中共由于国民党的大屠杀,损失了大量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崭露头角的干部。又经历了从1927年起的多次围剿,然而中共却仍然发展起来了,原因是什么?简单一句[靠行]起家就能掩盖吗?
中共不是[靠行],[靠行]者一旦失去依靠便要完蛋。中共是因为所提出的纲领、政策符合广大劳苦民众的需要,获得了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得以发展壮大的。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意味着仍然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保留是一个独立的政党。孙中山先生为什么会同意这个特殊的条件呢?
国民党在组建之初,就是由多个团体组合而成,内部帮派林立。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各色人等涌入国民党,大多数人并非是真正的革命者,国民党有右倾化的趋势。而共产党则是组织严密的左翼政党。孙中山先生将共产党人引入国民党,就是希望平衡国民党内左、中、右的力量,同时也减轻中国两个革命政党可能的冲突。然而,1927年的屠共,使这两个政党彻底地丧失了互信,走向对立。也使孙中山先生的希望化为泡影。国民党之所以有今天,全拜1927年的屠共所赐。
“中央从1930年底开始到31年7月,对中共进行了3次围剿。。。。1932年3月,蒋委员长复职,6月15日召开庐山会议,会中重申‘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并制定了剿共的方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