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
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
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短,依敌我力量增减变化的程度如何及国际形势变动如何而定,大体上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的问题。...这个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中国抗战的三幕戏,这是第二幕。由于全体演员的努力,最精彩的结幕便能很好地演出来。
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收复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国自己在前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生长着的力量。.....这个阶段,战争已不是战略防御,而将变为战略反攻了,在现象上,并将表现为战略进攻;已不是战略内线,而将逐渐地变为战略外线。直至打到鸭绿江边,才算结束了这个战争。第三阶段是持久战的最后阶段,所谓坚持战争到底,就是要走完这个阶段的全程。这个阶段我所采取的主要的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
这样看来,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敌人不能整个地吞并中国,但是能够相当长期地占领中国的许多地方。中国也不能迅速地驱逐日本,但是大部分的土地将依然是中国的。最后是敌败我胜,但是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毛泽东先生在1936年7月16日与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指出: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
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同时,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
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毛泽东先生在这里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并指出:
第一阶段应以大踏步的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
这个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在1946——1947年以得到了验证。可惜,国军以他的素质,无力实行这样的战略。
第二阶段的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毛泽东先生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阶段才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这个阶段所采取的主要的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
从战争阶段性的划分;每个阶段的战略原则、战术指导;以及即将遇到的严重困难、问题都作出了高瞻远瞩的论断。我们现在重读一遍《论持久战》,就会发现,历史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与毛泽东的在抗战初期的论断有惊人的相似。这就是伟人光辉的地方,相形之下,蒋先生的光辉则要暗淡得多。
在这里,我们还应看到一点。毛泽东所强调的战胜日本侵略的主要因素在于:“中国自己在前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生长着的力量”。他看到了胜利的因素在于中国自己,是能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战胜日本侵略者。这与国民党几乎依赖外国力量,不相信中国能独立取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两国交战,所牵涉的层面至深且广。战斗的行为、现象,甚至阶段性结果,都只能说是冰山的一角。那么在水面下,那看不见的冰山,又隐藏了什么呢?现在,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看看国家在渡过初期抗战后的处境。”
1。经济的困境。国府失去了沿海城市区和海关,收入减少了大半。但支出却大幅度增加了,首先是军费,要维持1400万人,其次是教育。
2。再来看外交。“我们再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中日战争在国际间绝非是一个单独事件。... 我们都不断的努力着争取国际友人的同情与奥援。但这些努力所得来的只是令人寒心而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