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人中有五个穿白色的武士服——内穿长袍外套镶青边背子(一种无袖开襟背心),蓝色束腰带,脸色红褐精神抖擞看来十分健康。他们有四个背上都背着个样子奇怪的扁平大布袋,腰间除了挂着苎麻布缝制的大囊袋外,还有长剑、腰刀和一个牛皮套。一个骨大身粗的大汉,身上还多背了一个五尺左右的布套子。除了他们自己以外,谁也不知道这些人背上的布袋、长布套里装着的都是能收买人命的杀人家伙。五个人中,年纪大的约四十左右,小的只有十四五岁。
长袖飘飘空身走在前面的林强云,头戴绣金花灰青幞头,白绸布长袍外套蓝色红边绸背子,脚下白细布袜配青色百纳千层底布鞋。斜挎已经褪色的黄挎包,掩在彩帛束腰内的牛皮带上挂着牛皮枪套,插着不肯须臾离身的双筒手铳。
他们要在下午到达莲城堡——莲城县治所在地。
估计天色已是午末未初,林强云回头对走在后面的众人说:“我们快到朋口村了,到朋口村后就转向北走,还要走二十四五里路,一个多时辰后即可到莲城。”
朋口村是一个只有三十余座房屋的小村,比刚才路过的温坊村小多了。村边的驿道傍有个驿亭,一个茶桶放在亭角,桶内还有小半桶冷茶水。
十四岁的四儿取下挂在茶桶上的竹筒,舀了茶双手捧着送到强云面前:“公子,请先喝口茶消渴解乏。”
强云道:“你们先喝吧,我还不渴。怎么样,走了这么久,累不累?“
张本忠到木凳上坐下,抹了把汗,顺手取下挂在肩膀上用布袋套着的火铳和弓弩,眼光向警惕地四周扫视,不经意地说道:“累倒是不累,就是热得厉害。公子好像对这一带的路并不太熟,讲话的口音也和路上遇到的人所说大不相同。你不是本地人么?”
“我没有走过这条路,外出行走的人路在嘴上。你还不知道,在我们连城,每隔三五里地甚至相邻不远两个村的人,说话口音就不同。讲着我这种方言口音的人,还算是比较多的了,但也仅是在县城内及周边一二里的人讲,最多也只不过一二万人吧。如果不是经常在本县各处走动的人,在连城县境内也是语言不通,寸步难行的。我看天也不早了,大家稍歇歇汗,还有二十多里路要赶。”林强云解释说。
根宝和全福一路走来,和晚上刚由徐家兄弟介绍来的宁化人、同是二十四五岁的巫光打得火热。
昨天下午,忙碌了好几天的林强云总算理出了头绪,把一切安排妥当。决定今日天一放亮时就动身,有弓手都头、副都头的身份,那么早出城并没有什么拖延。出城后一路上脚步不停地走到这里,也是该歇息一会了。
福建西部的深山老林中,有一个不大的丘陵谷地,谷地中一条河——文川河——由东向西沿谷南流过,在谷地西边绕了一个大弯后,又由西向东贯中而过,然后七弯八拐地朝东北方向离去。谷地靠北方向,距河一里左右建了一个土城堡,这个城堡就是莲城县的县衙所在地。原来林强云还是按自己的习惯叫“连城县”,后来从沈念宗的口中才知道自己错了。不过,“莲”与“连”同音,怎么叫别人也分辨不出。
城内共有沈、童、李、谢、罗、黄六姓。童姓是大姓,人丁最多。依次是李姓、谢姓两族。其余三姓的人丁相对较少些。
莲城立县不到百年,这里本来是长汀县的莲城堡,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为县,县名还是沿用堡名。
不知后来的那一个朝代,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改“莲城”为“连城”,可能是取意于“价值连城”的好彩头罢。此是后话,这里暂且一提。
莲城堡升格为县后,城内的沈、童、李三大族的族长带头,与城内谢、罗、黄三族的长老,请准县令大人,出榜“……为保一方平安,严禁于城外东、南至河边建房、搭盖。以防粤、赣盗贼攻城掠地,危及城防……”
莲城县城很小,比汀州治所的长汀县小得多了,城周还不足十里。城墙倒是稍好些,东、南、北三门各有半里左右长度的堡墙内外两面砌着大青砖,墙中间填着夯实的黄土。墙厚近二丈,朝外一面砌有尺余厚的箭垛,剩下一丈多宽可以跑马。城墙的东、南两面,跨着城墙还建有数个箭楼。其他地段的城墙跟长汀县城一样,用黄土夯成。
卷二 第三章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9-4-21 10:51:29 本章字数:14265
(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 据说,在南渡后的建炎元年建莲城堡之初,堡的东门累夯累倒,怎么也建不成。其时正当六姓的先人初到此地,四野有大量先迁入的盘瓠蛮族及越族人,这些蛮、越族人不忿汉人来与他们争口食,不时啸聚在一起向后到的汉人发起攻击,意图将后来者驱逐出去。
若是不能及时地建起城堡,到此的汉人将有被蛮、越族人赶出此地,甚至于被全部消灭的危险。
有精通阴阳、善察风水的夫子经过一番勘察、推算,断言此地邪气极重,必须要有童男童女为基,门楼才能建成。否则,即使勉强将堡门移到他处建成了,邪气还是存在,堡内居住之人不久将有灭族的大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