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末商贾_海红鲸【完结】(2)

  [架空历史] 《宋末商贾》作者:海红鲸【完结】

  书籍介绍:

  一个与共和国同龄(二十二岁),生长于山区小城镇的普通青年林强云,由于某种原因回到了南宋末年。就是这样一个在现时代只有肤浅知识的年轻人,凭着他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校九年(初中毕业)所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所闻所见,以及在文革中期有过几年谋生的经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在那个时代成就了一个集工商为一体的商业王国。

  作品讲述了这个异时代的年轻人,在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唯一没有实行“抑商”政策的宋王朝,以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匠身份,以制作当时的士大夫阶层认为微不足道的菜刀、蚊香和布鞋开始,从一个闽西的小县城展开商业运作。渐渐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己动手到雇工当老板而成长壮大。

  ------章节内容开始-------

  卷一 序 章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9-4-21 10:45:00 本章字数:6499

  从大石岩水库工地退场,回到赖源公社中村小队才三个多月的林强云,前几天从赤脚医生培训班回来以后,就等着生产队的安排。已经四天了,生产队对于是否成立医疗室的事还是没有一个准信。

  这里先得介绍一下这位叫林强云的年轻人,他于一九五零年十月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家庭,母亲也是个极为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家他是老大,下面还有六个弟弟妹妹,最小的弟弟今年才十岁。

  今天,是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昨天和人说好了今天去山上打猎,下午扎好竹壳火把,再把用十毫米无缝钢管再加工具钢套管自制的一长一短两把双管猎枪检查了一遍。心想,好在利用工地上的机床和自己的钳工、打铁技术做了这两把猎枪,要不然还真不知道回到这山村以后会无聊到什么样的地步呢。最不济的话,也可以把这两把枪卖个一二百块钱吧,公社宣传办的人就曾经提出来,愿意出一百五十块钱买这把长枪和十五发子弹。

  林强云不慌不忙地往军用挎包里装进手电,剩下最后的两包九分钱一包的“经济烟”。床上放着的中号铝饭盒一拿到手里,就发出一阵声响,里面盛了一瓶阿司匹林、几瓶云南白药、十多包磺胺结晶和一卷纱布、一小卷医用胶布。想了想,他打开培训时发的医疗箱,抓出几块急救用的三角巾和一把医用小剪刀,还是不能把饭盒装满,只好胡乱再抓了一卷药棉,这才让铝饭盒不再发出响声。

  这些都是上山打猎所必需的东西,为了这些别人看来没什么用的东西,那可是花费了八九块钱呢。他可不愿意毫无准备地去冒险。虽然上山打猎不一定就会发生什么危险,但有备无患总好过发生事故时束手无策不是?

  既是为了兴趣、好玩,也是为了碰碰运气,希望上山后能打上一只较大点的野兽,可以卖得一些钱补贴一下毫无收入的困难生活。

  取出一直放在包里的那本《化工辞典》和《毛主席诗词》翻动了几页,摇了摇头又把它们放进挎包里。摸着上午走了三里地去上村代销店替本村一个孩子买的三角板和二支铅笔,想起那孩子看到钢笔时两眼放光的样子,又把衣袋上插的钢笔也放在一起。心想:“还是带着吧,万一等会碰到他顺便给了,省得专门送一趟。这支一块多钱的钢笔反正也没多少用处,一并送给他好了。”

  看到桌上上午新买还没有用过的汽油打火机,摸了摸上衣口袋的火柴和香烟,觉得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这打火机也带去的好,省得到时候火柴被露水弄湿了连烟都抽不成。抓起打火机灌满了汽油,也塞进了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挎包缝隙里。

  桌上牛皮制的子弹盒装着他全部弹药——二十六发铜壳子弹,其中有十五发是装上直径二毫米铁砂的霰弹。虽然子弹里面的火药是自己配制的黑火药,底火也是自制发令纸用的红色火药,除了霰弹外,其他子弹的弹头则是花了近半个月时间做成带旋转尾翼,样子像迫击炮弹的钢制子弹头。威力虽然没有步枪子弹那样及远,可自从枪弹做好后,打了几十枪猎到七八头黄麂和一头半大野猪,从来没有出现死火的现象,性能好得很呢。由一米二长的枪管中打出去的子弹,在一百多二百米内,不要说是黄麂了,就是连野猪也能打死。再说了,这二十六个黄铜子弹壳可是他前两年用十五斤“石蝀”(一种生长在山涧的灰褐色蛙,味极鲜美)从县农械厂“武卫”队员那儿换来的宝贝。这种子弹壳外径十二毫米,长度有九公分,收口处的直径刚好装十毫米的猎枪弹头。可惜,县农械厂自从那年县武装部枪械库的枪枝弹药,被有关人士让造反派们明抢暗送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生产过这种据说能射穿三十毫米钢板、口径为十毫米的高射机枪和子弹了。

  林强云满意地呼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希望今天的运气好点,能打到黄麂(音:几ji,一种小型的鹿),最好是打到一头野猪,过些时候回家过年的钱也就有了。唉!”

  抬起手腕看了下当中学教师的父亲被关进牛棚时交给自己的上海表,四点一刻,大概时间也快到了。把身上穿的半新工作服脱下,匆匆换上一身更旧的劳动布工作服,把子弹盒挂在皮带上扎好。抚摸了一下被打铁飞溅出来的红铁渣烧得都是小洞的衣裤,心想:干了三年多的民工,好不容易学会了几门手艺,可回到这山村里还是没有一点用处。这里没有工厂,连公路也只是通到五十里外的姑田公社,自己学会的电焊、钳工技术用不上,别人也不知道这些能做些什么。就连断断续续花了近一年时间学会的打铁手艺,也因为没有工具而没法去干。在工地上赚到的一百多块钱,除了交给母亲一百块外,带到这里的三十多块钱已经用掉差不多二十块了。要想回家过个宽松点的年,给弟妹们买点最差的布料,每人做上一身,那怕是一件新衣服,就看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能不能赚到钱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