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都是由利益驱动的,只要通过了考试,不管是那类型的。就可以直接进入军政府中工作,这可是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事情。于是间,那些书局中就开始出现了寻找新式书籍的读书人的。而,这也开始涌现了大量的从事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开始了大量的翻译外国的一些书籍。并从关内等地找回来大量的新式书籍。通过翻印,大量的出现在东北的一些读书人手中。
就在东北军颁发了新的科举条例,又经过了动荡的半个多月后,东北军政府举行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终于在盛京拉开帷幕。
而这些来参加考试的人都是以前有着满清功名的秀才,举人,等等,这事,因为时间太短,那些重新招收考试的人还要经过像以前一样的县试,州试,最后来能来到盛京参加最后的考试。算起来,最少也要在两个月以后。
而这一次,纯粹就是为了在旧式读书人中找一些可以堪用的人才,就算这几百上千人中出来十几个,那么也就值得了。
但是,当考试结束后,基本上原来的那些满清秀才,举人的士子中,通过八股文考试得以保留功名的占据约八成左右。这些陈冬生都并不关注,最让他关注是的是,在这上千人中,通过初级新式科举考试的人仅有一百多人,而这次的考试,里面的内容都是及其简单的,比方说一些简单算术加减题目,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等。这一些,只要看过新式书籍的人,基本上都能够回答出来,就算是死记硬背也能够回答出来。
这让陈冬生大为失望,要知道,这仅仅是初试,按照陈冬生的试想,后面还应该有中级和高级的测试的,不过,按照他们目前的水平的话,能有几个通过中级考试,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所以,陈冬生就让编辑题目的杨承瓒等人按照自己的意见,重新吧中级的题目难度降低,而这次考试后,只剩下了仅仅有八人。
看着上面这些人的名字,陈冬生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东北境内数千有功名的士子中,仅仅只能挑选出来几个通过中级考试的人,而这中级考试的难度如果放在现代的话,就算是小学生都能闭着眼睛回答出来。
而通过看这八个人的履历中,发现,这八人里面,有五个家中事属于工匠的家庭,有木匠,还有铁匠,等等。而还有一个就是两人就是商人家中的子弟,而剩下的一个,就是东北大儒,人称:樵山公,的弟子,名为:于康,以前就是满清的举人,后有接触过一些洋务的东西,所以,才不会像其他的那些所谓书香门第中的子弟一样,只会琴棋书画。
他甚至还对于那些机器很有研究,特别的蒸汽机,家中财务颇丰的他,甚至在家中自造过蒸汽机,不过,最后由于没有设备和其他人才的支持,失败告终。
而当陈冬生一看到这人的履历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还是从这数千人中掏出来一个有用的人才,虽然他在专业知识上比不上东北军政府中的制造局那些专家,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是同时还是一个可以通过八股文考试得到举人身份的人。,在见识上,这样的人必然就会比那些只会研究的专家好很多。
现在在陈冬生心中的打算里,这样的人,不能让他搞研究,之余研究的工作,东北均的制造局有人,他只要做的就是,领导制造局。
毕竟,要在东北军找出来一个同时兼备洋务,和旧学的人是在是太难,现在的东北制造局还是让常子洪带着,但是,常子洪作为盛京制造局的技术型领军人物,同时兼备太多的琐事的话,会大大的影响盛京制造局的研发进度。
只要那个于康同意的话,那么陈冬生就打算把他派到盛京制造局给常子洪给当副手去。
而那八个通过了中级考试的人来到东北王府的时候,一边期待着见陈冬生,一边打量着这个前清的陪都皇宫。
这几个人中,愿意来参加考试,并且还一路过关斩将,自然是心中都愿意投效东北军政府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东北军政府和满清政府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要不人家怎么会说,中国的读书人是最没有骨气的一个群体呢!
在每一个朝代更替,新朝代建立起来的时候,最先跳起来的永远都是读书人,他们会从各个方面,不管是圣人的话还是古人的事迹中,都能找出来一个理由。那就是,旧朝代的灭亡是天意,而新朝代的建立也是天意。
都是顺从天意,符合民意。要不怎么说,他们是一群最没有骨气的群体呢,想象一下,当初宋被元灭,明被清亡的时候,虽然也有一些读书人奋起反抗。但是更多的是为这些异族人歌颂功德。直接吧他们说成了是汉人的衣食父母了。
陈冬生很赞同的一句话,那就是:“山后,无中国”
第二卷 展翅 第七十八章 盛京学院
虽然心中对那些迂腐的读书人没有上面好感,但是,由于目前的形式需要,陈冬生没有必要把那些读书人都推离到对立面。
拉拢大部分,打压一小部分,是陈冬生决定的最后政策。而这一次的科举开始中,对有着前清功名的士子采取的较为松垮的态度就让他们成为了东北军政府的第一批具有功名的人群也是根据这一方面的考虑。
如果说到实处的话,陈冬生对于他们还是属于那种不屑的态度的。在陈冬生的心中,人才绝对不是那些只会读四书五经的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