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点苦笑不得的感觉。军国大事岂可儿戏!在看清楚了那些个朝廷的所谓大员的嘴脸后,刘铭传是知道接把这两份电令扔到了一边,既然上面朝廷把自己不当一回事,想捏就捏,那么自己也不用理会他了,反正他们还要靠着自己的数十万大军保的一方平安。
而发生这样的事情,李鸿章地反映可以说比刘铭传更加激烈。虽然李鸿章自己也训斥刘铭传,但是,话是怎么说的。那刘铭传是李鸿章自己的部下,而且是老部下,就算骂两声也没有所谓,但是,你朝廷怎么就不顾及我李中堂的面子。肆意妄为。于是。李鸿章的一份请罪地折子连夜就送上了北京城。
而光绪看到这份折子地时候,也不是一个笨人。当下就明白了李鸿章的心思。咬着牙,把他地老师翁同和给叫了来,派了他带着李鸿章的那份折子亲自送回天津去了。
而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这些事情虽然让李鸿章郁闷,但是都无伤大雅,而最为关键的就是,那袁世凯的新军,自从朝廷决定编练这新军,并且从朝鲜抽调了袁世凯来主办,让他李鸿章这个中国最大的洋务头子一脚都插不进去的时候,这新军就像鱼刺卡在喉咙里一样,让李鸿章极为难受。
新军的组建,在朝廷看来是救命草,在袁世凯看来是登上高位的捷径,而在其他清流看来就是浪费银粮。而在洋人看来,是中国的满清朝廷又一次的向文明世界看齐。
但是,在李鸿章看来,这新军什么都不是,他就是危及自己北洋淮军地位的一把刀。而且还是一个不受自己掌握的刀,而最为关键的就是,拿着这把刀的人,是一个曾经背叛自己的袁世凯。
那袁世凯在接到朝廷的调令而从朝鲜回到天津的时候,李鸿章特地把他叫来了谈了几次,但是,言语之间,这袁世凯却已经是打定主义,不和他李鸿章为伍了。于是,李鸿章也弄来几个小手段。
比方说,那新军拖李鸿章订购了英国枪炮,李鸿章就弄了个小把戏,把价钱从正常价位提高了一半,而先前订购了德国的毛瑟枪,李鸿章也拉高了价位,用新军的钱不但给了新军一批毛瑟枪,更是也给自己的淮军也弄了两千多支。
当然,这些事情其他人是不知道的了。
可是,尽管这样,李鸿章也对于这新军没有更加强有力的办法来制约。
身为一个靠着军队起家的李鸿章很明白,手里面拿着一支听从自己指挥的部队是一件多么让人容易冲动的事情。也正是这个诱惑,让袁世凯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归顺李鸿章,选择了组建一直完全属于他的军队。
“宣怀啊,你说,这袁世凯的新军到底能不能办起来?”李鸿章抿着短胡子问盛宣怀。
盛宣怀道:“这袁世凯本是我北洋的人,而朝廷加以编谅军大臣的名头从我们这里啦了过去。就因为这一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这袁世凯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而其新军中,多招收的都是京城以东的人,其中的半数还可以,但是,另外半数却是旗人,和朝廷大员的一些家人。
听说前些时间里,这袁世凯就把他新军里面的那些个旗人给送回去了不少,而后,清流就开始抨击他的新军。
尽管这样,以属下之见,这新军怕是肯定会办起来。不为别的,就为了那坐在朝廷上的皇上的心思。也肯定会支持他办起来的。”
李鸿章一听,也是笑了两笑,道:“你看的和我一样,别看表面上多人反对,但是等到那东北乱军把那老毛子给挡住后,怕是现在那些个叫唤说要裁陈军的人都要极力为新军拍掌了。”
说到这里,李鸿章看了看盛宣怀,说道:“宣怀啊,你看,那老毛子能不能把这东北乱军给伤了元气啊!”
李鸿章一直都不相信这只有三万的俄军能把拥有十几万大军的东北乱军能收拾掉。虽然心中不愿意承认,但那时通过刘铭传和之前朝鲜的刘启超的一些战报中,李鸿章对于这东北军的实力可以说感到非常惊讶。
也可以说是震惊。
第三卷《腾飞》 第十五章 守备旅换装
让李鸿章震惊的是,这短短的一年时间,这东北军就已经可以和自己打造了数十年的淮军相抗,并且,在历次的战斗中,东北军比起自己的淮军的表现可以说好的太多。
同样是用洋人的枪支和大炮,同样是中国人,李鸿章就能不明白,怎么自己的淮军还打不过东北军呢,弄得朝廷现在都不信任自己,而编谅军。
“大人,不用担心太多,就算有那新军,但是,凉那只有三万的新军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大人在我们大清的位置,还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盛宣怀说道。
“但愿吧!”李鸿章摆了摆手。其实,李鸿章虽然对于那三万的新军有些顾忌,但是,李鸿章对于东北军更为注意。
“其实,我们可以不必自己一家来做的,还可以拉多几家,比方说南方的那几家。”盛宣怀沉声说道。
“哦,仔细说说看。”李鸿章一听,就已经那个明白,这下属要给自己出注意了。
盛宣怀整理了下思绪后,继续说道:“大人,现在大清中,也就只有我们的淮军可当大清的栋梁了,而那新军目前还没有成军,但是,假以时日的话,依朝廷的心思,是一定要把这新军给弄起来的了,而我们也没有多少能力阻止,何况,现在的东北乱军也已经势大,单单依靠我们一家可以说很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