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暂停修建西海工程,挪作军费
3、从朝廷中的众多大臣筹集,按照官员品级地大小让他们捐献一定数额的银子。
以上三条就是光绪弄出来为了筹集扩编近卫新军经费的办法,现在的光绪也只能在朝廷内部想办法了,现在地方上,根本就没有了指望,尤其现在南方的那些督抚们一个个都在摩拳擦掌的要编谅军,虽然朝廷还没有正式下令。但是,不管从谁看来,这都已经成为了定局。尤其是那些督抚们看来,所以。他们现在是一个个都把手中的银子抓的紧紧的,朝廷要?不要说门没有,就连窗都没有!
但是,这三条为筹集禁卫新军军费的方法却并没有同光绪一开始想象中地那样有效。
如果说第一条。消减皇室费用,慈禧为了自己的权利以及为了避免帝党的攻击,可能还会同意。毕竟。慈禧的花费就算不从内务府中拿,也有其他地方式来补齐。
但是,这第二条和第三条却捅了一个,不,应该说是两个超级大马蜂窝。第一个自然是慈禧了,西海工程,乃是修建她居住的皇家花园。在慈禧心中。这可是她的一个心事。重要程度甚至比光绪这个皇帝还要重上几分。所以,不管说什么慈禧都是不会答应这样的事情发生地。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慈禧认为,这个光绪接着这些扩编新军的事情打压自己。
现在帝党虽然还没有很大能量,但是,在陈冬生这只说不上小地蝴蝶地蜂蝶效应下,比起以前的历史事情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至少,通过了东北军叛乱,光绪很快的就掌握住了一些力量,包括众多的大臣,以及名义上已经向他效忠的袁世凯。
所以,这些不得不让慈禧怀疑,只要她还想要权利,就不能一直让光绪这么做下去。
如果说,暂停西海工程只是光绪得罪了慈禧的话,那么他地第三条,可是把整个朝廷地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得罪了。
自从一传出来光绪要向官员捐献军费地时候,天天是有人上折子,说家中贫困,家中还有几百口人等着揭锅。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子云云。特别是后党的那些个大臣,更是一个比一个说的凄惨。
而那些原本终于光绪的大臣们,虽然嘴上不说,也不上反对的折子,但是,那一个心里面都不好受。
当官,为的是什么?有一句话可以很好的说明:“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
可见,当官就是为了钱财,虽然这些不管是正经科班出身,还是纳捐买缺出身的官员,虽然一个个都在心眼里看不起那些个商人,但是,他们比商人更加喜欢钱。
所以,让他们收钱可以,但是,你要他们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来,这基本就不那么现实了。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不管是那些顽固的支持慈禧的大臣还是原本支持光绪的大臣,的确是按照光绪的要求捐献了,但是,最多的是恭亲王的两万两白银,而其他的基本都是几百,多的几千,少的则是几十两银子。弄到最后,加起来也没有二十万两银子。而这二十万两银子不要说扩编禁卫新军,就连维持现有的那三万禁卫新军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没有办法的光绪只能来了个明文规定,按照官勋品级来划分,彻底把那些大臣的后路给堵死了,当然,那个大臣肯定不会明文指责光绪的,那样的话,就是抗旨不准,以下犯上。可大可小的罪名。但是,他们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抱紧慈禧的大腿。
这样一来,不管是原本就属于后党的那些老顽固,就连那些原本支持光绪的大臣也一个个靠近慈禧。这种结果可以说是必然的,人总是很奇怪的生物,口中说的和做的永远都不是同一套,更加不用说那中口中说的和心中想的了。这个世界中,不管是什么忠诚,情意,都不是那么可靠。而可靠地只有一种:利益。
为了利益,这朝廷的众多大臣一起走到慈禧的队列里。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正常的就好比这个时代中的一个普通中国人看到那些先进的步枪,可能还会以为是一个不怎么实用的烧火棍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失去了大臣的支持地光绪不得不直接面对上来慈禧。
所以,这才有了慈禧和光绪的第一次正式而严重的争论。
光绪不死心,现在他才亲政不到一年,然而,那东北叛军却已经快要打到京城来了,光绪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亡国之君。所以他在继续努力着,即使方式不怎么正确。
光绪那年轻的脸庞上已经稍微有了些紫色:“亲爸爸!据闻。现在东北叛军又进行了扩军,如果他们把东北地其他叛军都抽调到山海关的话,山海关的将士则会陷入危险无比的境地。”
慈禧,冷眼地看了看光绪。心里暗道:这东北叛军现在北有俄国,南有日本人,西有我们大清,就算他们有数十万兵力。也不够用。何况,就算他们有这么多人,但是那些个枪炮呢?难道他们都装备了枪炮了吗?我大清以倾国之力才装备了十多万的淮军和三万的禁卫新军。难道他们地枪炮不用钱买吗?
因为光绪到现在还不知道。在慈禧地安排下,已经和俄国签订了一份的秘密条约,并且俄国已经出兵东北。
尽管慈禧在心中冷笑光绪不知道局势,但是,慈禧也同样的好不到那里去,因为到现在为止,她还不知道俄国的远东部队已经被东北军全歼了。并且已经和东北军政府签订了协议。而俄国还在继续享受那不应该属于他们的利益。户部那原本不多的银子暗自地流向了俄国的口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