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只禁卫新军还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战斗。当时谁都不会以为这是一支和八旗绿营一样的部队。而最为关键的是,这只禁卫新军是由朝廷直接掌控的唯一新型军事力量,不同于淮军,这可以说是李鸿章又或是北洋的军队。
但是李鸿章并没有打算立即把这三万的禁卫新军也弄个到山海关去,一旦这只禁卫新军在山海关表现出来了强悍的战斗力地时候,谁都知道朝廷就会立即扩编禁卫新军。
而现在的不管是李鸿章还是南方各省的督抚们,都不太愿意看到朝廷直接掌握一支强悍的军事力量。因为,他们地新军也要编练。
李鸿章沉思一会后,并没有回答这些人的话,反而是问了起来:“我们新组建的那批营头。现在怎么样了?”
“回大人,人是早就已经开始招募了,一共招了四万多人,枪也配了些。但是洋人那里说,现在局势紧张,不能让我们先拿枪炮后付款,所以。这枪炮一时间还没有办法解决。”
自从上次李鸿章伙同其他南方各省的督抚要求开始编谅军地时候,李鸿章就开始着手组建新的淮军部队,尽管朝廷还没有正式命令说可以让各省编谅军。但是。李鸿章却不一样,因为现在就是他的淮军在山海关抵挡着叛军,需要补充地军力而组建地新军,谁也不能说他什么。
不但是李鸿章,就连南方各省的督抚们也看到了东北局势和朝廷中的不妙,即使朝廷还没有下令,但是他们也都秘密的开始组建新军了。面对各省督抚的强烈自保的要求和东北的局势越来越不妙。朝廷地正式命令迟早会下来地。而等一下来的时候。恐怕就会立刻冒出无数地各省新军。当然,这新军的战斗力怎么样就没有人知道了。
李鸿章把头偏向他的洋务干将盛宣怀。沉声说道:“杏荪啊,你看看那里还能哪用点银子,先把这枪炮购置了先。”
而盛宣怀则是一脸的苦色:“大人,为了前线的那八万淮军将士的用度,海关的银子和我们之前备用的银子基本上都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然后他拿出一本账本翻了又翻,然后又苦笑道:“现在我们能够挤出来的也只有不到两百万之数。”
“两百万?”李鸿章一听,感觉到头顶上都要冒出热气了。
两百万,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一批天大的巨款,但是,对于那四万那没有枪炮的淮军来说,简直就是什么用也没有。
凭借李鸿章和洋人,尤其是英国人的关系,购置那四万人要用的枪炮,虽然说也要很多,但是怎么也不会说像袁世凯的那三万禁卫新军一样,都近千万两白银花下去了,还说缺枪少炮,军士无饷。
但是,就这两百万两银子,就算李鸿章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时候,厅堂里的人都沉默了下来,时间一下子就变的无比沉闷。
而李鸿章却在心里大叹:“难道天要亡我李鸿章,亡这大清吗?”
天要亡一个人很容易,然而,造就一个人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而这个幸运儿就是于康。
这个于康是杨承瓒的好友,在和杨承瓒一道投奔了陈冬生后,就被陈冬生派到了盛京制造局里面帮着常子洪。
虽然常子洪是盛京制造局的一把手,但是,常子洪对于技术研究的工作远远要比管理的兴趣要大的多,而且他的技术水平在整个盛京制造局来说都是属于顶尖,也亲自带着好几个的研究小组。平常时候的常子洪都是处于研究的工作,把一些制造局的日常事务都抛给了他们的好几个副手。
也正是因为常子洪的这种情况,所以陈冬生才有意思的寻找并培养能够接替常子洪的人才。毕竟对于陈冬生来说,一个在技术上有着大成就地常子洪比起一个只会管理的常子洪有价值的多。
但是,陈冬生的这个想法却实现的不怎么顺利。
在盛京制造局中,乃至整个东北军政府,陈冬生都还没有找到一个眼界以及管理水平可以堪比常子洪,并且在技术上也有一定功底的人才。所以。也只能是挑选一些比较适合的加以培养。
而于康就是被陈冬生看为头一个可以接替常子洪的人才。并且,在他进去盛京制造局后的这段时间里,陈冬生还清楚的知道了他地能力,他把常子洪留下来的日常事务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上天总不会经常如人愿的。就在陈冬生打算着把这个年轻而又有能力地于康扶上盛京制造局的负责人,让那个常子洪能够专心的投入到他的研究地时候。
于康却给了他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于康喜欢摆弄蒸汽机,这是整个盛京制造局的人都知道地事情,但是,还从来没有人能够知道,他除了摆弄这个蒸汽机还喜欢摆弄其他地玩意。
而当陈冬生得知了于康弄出来了一种使用汽油为动力的机器后,陈冬生的眼前马上就浮现了大量的东西:坦克。大卡车,飞机,柴油潜艇,还有那种劳斯莱斯。
而最让陈冬生心动的就是:一大片一大片数以百计千记的坦克冲向敌人的阵地。天空中铺满了各种型号地飞机,然后投下无数地炸弹,摧毁敌人所有的一
而且,有了飞机地话。现在各国的海军就可以成为一句笑话。
毫无疑问,就算于康自己不知道他摆弄出来的是什么玩意,但是陈冬生却很清楚。这就是汽油发动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