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东北发生了这么一件大的事情,却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很大的方面。因为这次的动乱主要是面对东北军内部地家属,并不是其他地普通百姓,并没有说上次的那个地主叛乱一样,弄地整个东北都腥风血雨,直到现在还多多少少有人莫名其妙的失踪。
也正是因为陈冬生采取了保密的手段,使得很多普通人都还不知道盛京一夜之间都被枪决了数百人之多。这样的情况,也就没有影响到了东北的正常发展。
不管是工业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在这寒冬,盛京中似乎都呈现了一种异样的繁华。而盛京制造局,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大。
盛京制造局已经前后接受了三次外购的设备,其中包括了德国提供的,以及东北商团采购自其他国家的。
最近接受的那一批价值八百万两银子的设备在年底,就已经基本上都投入的正常使用。这样大规模而快速地扩张,使得了盛京制造局的规模已经庞大到了一个超乎人的想象。
现在的盛京制造局,拥有了下属多个工厂,包括了数个弹药制造厂,炮弹制造厂,步枪制造厂,以及迫击炮制造厂,这些都是生产成品的工厂。除了这些外,盛京制造局还拥有了十几个矿山,包括铁矿,煤矿,铜矿等矿山,还有两座已经赶上国际水平的炼钢厂。其他的辅助工厂就更加多了。
整个算起来,盛京制造局已经拥有了近七万的工人,这些工人中,还不包括从朝鲜弄来以及各地因为犯罪或是那些满清遗老的这些人,这些都是基本属于免费的开矿人员,只需要提供吃喝而已。
当这样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制造局显然依靠现在的管理水平是明显不够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了那些偷卖军火,以假充好的现象出现。
但是,在陈冬生看来,一时间也没有找到一种更加好的办法来加强管理,于是,杨承瓒就给了陈冬生一个建议。
那就是把盛京制造局分拆,把步枪,迫击炮,以及炼钢,矿山等分拆开来,独立管理。
陈冬生一向来都是一个想到就做的人,何况,现在的确也需要改变了。于是,陈冬生把盛京制造局下属的各个兵工厂都分割开来,把步枪生产,机枪生产,手榴弹等相配套的弹药制造都规划为轻武器兵工厂,另外,把迫击炮和那还在开发设计中的野战炮都规划为重武器兵工厂,另外,把炼钢,矿山也一起分了出来,专门成立了钢材矿业局。还有其他的一些辅助工厂也都划分了开来,各自独立运行。
这样一来规模庞大的盛京制造局一下子就分成了三个主要部分,以及其他的一些零碎。而盛京制造局这个名号也一并撤销了。
同时,吉林制造局也改名为吉林兵工厂,吉林兵工厂就没有这么复杂,因为原先的吉林制造局也就是负责生产弹药以及少量的步枪而已。所以,这次也没有分,而是保持原样。
因为盛京制造局的分家,一下子也就造成了高级管理人员的不足,除了轻武器兵工厂有着常子洪坐镇外,那个重武器兵工厂就一时间找不到人了,不得已,陈冬生又把于康给弄上了重武器兵工厂负责人的位置。
虽然,盛京制造局撤销了名号,但是,现在已经分家的那些兵工厂同样还是在原先的位置,盛京的东郊同样为军事禁区。
和这次的动乱没有给盛京制造局的事情带来太大的伤害一样,东北军的扩编工作也没有受到多少的影响。李立还是回到了他的第二军军长的位置。而那几个新扩编为主力师团的原地方守备旅的升级扩编工作也正在紧张而又讯的进行。
等到时间进行到一八八六年底的时候,东北军的那几个升级师团的扩编工作已经快要完成了,而剩下的时间里,就是需要不停的磨合部队。同时进行各种各样的演习。
而在一八八六的十二月份的月低,远在朝鲜的包俞也给陈冬生带来了好消息,在包俞歼灭了日本的熊本师团,并且包围了前来救援的另外两个日本师团。
而包俞也是按照陈冬生的指示,小打小闹,并没有让日本完全失去了希望,尽管他们都已经是包俞砧板上的鱼肉了。
在得到了自己的两个师团又陷入了重围,并处于极大的危险后,日军是又迅速的派遣了三个师团增援朝鲜。而在日本国内,已经是发布了全国动员令,已经开始紧急的征集退役军人,组建新编熊本师团,以及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等五个师团。
然而,当包俞一得知日军登陆朝鲜后,立马就下达了歼灭那两个包围着的日军师团,可怜的那两个日军师团,从登陆朝鲜和包俞的第三军作战开始,就从来没有得到过他们天照大神的眷顾。
而在被包围后,失去了补给,没有了粮食,弹药,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如果不是包俞下令不准攻击的话,恐怕是早就已经崩溃了。但是,这样已经被饿上将近一个月的日军,不用第三军来打,都已经从三万多人,减员到了只剩下一万多一点。
而等包俞发动了攻击的命令后,日军只抵抗了半天不到,不,不应该说是抵抗,因为那个时候的日军能够站起来的已经没有多少了。整个日军的阵地上都是饿死的尸体。许多日本兵手中都已经没有了子弹,而就连拼刺刀的力气都已经没有了。
消灭了这两个师团的日军后,包俞就等着另一道菜的上来:增援而来的三个日军师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