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条约是早就已经谈判好了的,但是也在今天才正式的签署生效。当然,这个只是表面的经济条约而已,而背后,还签订了众多的关于军事。科研方面地条约。
军事方面,德国接受中华帝国派遣的每年两千名的学员,学习包括陆军,海军等各个兵种的学习,同时。德国向帝国派出约五百名的军事援助人员,他们主要地工作就是教授帝国军完成关于后勤,参谋。等大规模集团作战是的一些军事技术。帝国军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参谋工作,以及后勤管理等这些集团化地东西,还完全是一个小学生。
科研方面,为了得到德国科技上的援助,陈冬生可以说是花了血本,不但把记忆中的那种一战时候的英国无畏战列舰的设计思想拿了出来,还把尚处于设计阶段的轻机枪,以及已经完好利用的重机枪和迫击炮等都拿了出来。来换取德国在火炮上面以及舰艇方面的技术,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换取德国在重工方面的技术支援。
重工技术,可以说是很笼统地一个概念,而在帝国军和德国商谈的这个重工是关于军事方面的重工,比方说,铸造炮管所需要的钢铁锻造技术,能够打削坚硬钢材的车床技术。这些技术的话,并不是说直接购买德国的车床成品或者是炮管。而是需要他们地制造炮管。车床地技术。在这一点上,才是帝国和德国谈判的重点。而其他地都是围绕着这个来进行的,比方说铁路,之所以德国能够这么成功的取得这中国第一条大规模的铁罗筑权,就是德国付出了关于重工方面的技术。
正所谓有得有失,说的就是目前这个样子。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当的地阿加
当段尚文好德国签订条约的这一个消息又一次的震动了欧洲。在欧洲国家刚刚得知远东的中国要大规模开发的时候,德国就已经和中国签订了这么多的条约。这已经极大的打击了欧洲各国。
现在,谁都已经不怀疑,中华帝国要开发的决心,而一旦这个成为事实的话,那么参与中国开发的欧洲国家将得到大批量的利益。
一般来说,不敢是推动战争还是结束战争的,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利益。利益,这个人类原始欲望中最为看重的东西。
在段尚文召开了发布会后,不但帝国北京的外交部不断的收到了各国公使的要求会见,就连在柏林的段尚文也收到了众多的要求会面的请求。
而那些欧洲国家心急的更是直接派遣人员到达柏林,毕竟,相对于远东的北京来说,柏林要近的多。
正如事实一样,众人猜想到德国和中华帝国的条约并不会向表面上那些简单。不管事实是否如此,已经没有了什么影响。
就在段尚文在欧洲来回谈判的时候,陈冬生也没有闲着。自从他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后,帝国的活动就开始多了起来。
帝国日报也频繁的登上关于帝国皇帝陈冬生的消息,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帝国日报一举摆脱了之前的困境,销量开始激增,不但在北京,在各个大城市都设立了分部,通过电报把主要的内容进行传递。而这一个帝国日报的运转方式的出现,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全国各国,基本上对于各种重大消息的传递就仅限于一天而已。
也正式因为陈冬生的消息频繁的出现在报纸上,也才使得报纸的销量激增,其实,不管是洋人还是国人,都对陈冬生有着相当的好奇。尤其是当帝国日报的第一期,也就是一八八七年见过的那一期,刊登了一副陈冬生的第一副照片,虽然只是不很清晰的黑白照,但是陈冬生那一身挺拔的礼服,军人般的身姿,都让人们大有好感,而最最关键的是,陈冬生还很年轻,一八八七年的陈冬生,也只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而已。虽然在他的脸上找不到年轻的表情,反而是一脸的成熟,严峻。但是这丝毫抵不住人们对于他的热情。
泰晤士报上的头条:“远东的新中华帝国的皇帝陈冬生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男人。
巴黎日报头条上的标题:陈冬生,世界所有少女的梦中情人
第四卷《蝶舞》 第十五章 科举选拨
当陈冬生的英俊雄姿频繁的出现在各大报纸的时候,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但中国国内的民众大量的认识陈冬生,就连外国的民众也逐渐的了解陈冬生。
而他们了解陈冬生的同时,也就了解了中华帝国,相对的,现在,这些事情已经不知不觉当中影响到了他们认同中华帝国就是中国目前的唯一政府。
而,这也正是欧阳天当初设计出这样计划目的,那就是使得人们认同中华帝国,认同陈冬生,不要求所有人,但是至少是大部分人。而且,在这个时代当中,毫无疑问,控制社会走向的还是那些读书人,而这些人也正是目前中国社会的所谓精英分子。即使他们中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那些迂腐的老夫子。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都是如此,连陈冬生自己都感觉到无奈,有时候,陈冬生会想到,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中国的教育普及以后,那些,无数的中华儿女就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而不是目前这样,为了能让人才日益枯竭的帝国政府运转下去,而不得不选用那些迂腐的老夫子和那些旧书生们。这也是因为除了这些人外,堂堂中华大地已经找不出其他能够升任帝国官员的人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