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攻正面两翼集中强大的部队这一点非常清楚地表明,俄军最高统帅部首先想得到的是它在一九四三——一九四四年冬季战役中未能达到的目标,现在它希望能以大量优势兵力获得成功,同时为以后的行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在北面,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与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将相互配合,夺取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以维切布斯克和奥尔沙两城为边沿的狭长地带,然后继续向西推进: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向列彼利推进,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向鲍里索夫推进。在南面,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则集中攻打德军防线上的博布鲁伊斯克,并攻占它,从而打开一条通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北地区的通道。与这两翼的强大兵力相比较,处于中间的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兵力相对地弱一些,该方面军的任务是对第聂伯河东岸的德军发起正面进攻,把德军逐退到河西,然后从莫吉廖夫继续向别列津诺推进。可以认为,别列津纳防线:列彼利-鲍里索夫-别列津诺-普霍维奇是俄军攻势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在这条线以西,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收复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首都明斯克。在这以后,俄军的攻势可能会推进到莫洛杰奇诺和巴拉诺维齐。究竟怎样达到这一点,无疑要取决于整个形势的发展。因而我们现在暂时不去谈这样一个问题,即俄国人是否已经计划把包围德军第四集团军作为集中攻打明斯克的一个部分。俄国人肯定还不能这样精确地估计德国人对他们的攻势会作出什么反应齐林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941—1945年)》中所作的描述几乎没有提供什么精确和有用的资料。人们得到的印象是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蒂佩尔斯基尔希并采用了他的观点。认为俄军最高统帅部原打算包围第4 集团军的论点无疑是事后的估计。。
总的说来,俄军的部署与中央集团军群在攻势开始前所作的估计相吻合。不仅估计到进攻的重点和进攻的方向,而且也估计到参战的部队。唯一没有充分估计到的是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在维切布斯克西北的大量集结。原来中央集团军群的估计与北方集团军群的估计一样,以为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会往西向波洛茨克方面进攻。由于维切布斯克以西的德军防线特别薄弱,也由于那里实际上没有预备队,因而不久第三装甲集团军的处境就十分危急。
俄军的攻势于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开始,正好是“巴巴罗萨”行动计划的三周年纪念日苏方把攻势开始的日期说成是1944年6 月23日。。第一天的进攻局限在维切布斯克两侧第三装甲集团军的防线,但是接着便向南扩展,第二天扩展到第四集团军的防线,第三天扩展到第九集团军的防线。俄军的进攻是分阶段进行的,可能因为它想集中使用空军力量。而这一点使德军发生了错觉,即使时间的差距不很大。由于俄军的进攻是以这种方式实施的,在一天左右的时间里德国的集团军司令官们还一直以为这仅仅是个“牵制性攻击”问题。结果,集团军群司令部和陆军总部之间重新进行浪费时间的讨论,致命地贻误了这时必须迅速作出的决定。
从战斗一开始,俄军就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这不仅可从它的火炮、对地面攻击的飞机和坦克的压倒优势清楚看出,也可从它采用的新战术看出。这些新战术使德军及其统帅大为吃惊。这次战斗的一个新特点是俄国出现了支援地面部队的强大的对地攻击飞机编队。
在俄军攻势开始时,德国第六航空队只有四十架战斗机可投入战斗,因此制空权几乎完全操在俄国人手中,他们利用这一点对德军炮兵阵地发起低空攻击。他们意识到德军由于步兵数量不足,所以炮兵总是它防御的主要力量。俄军使用空军力量还极大地阻碍德军在战场上的运动。这样一支俄国战斗机编队的存在,阻止了德机深入俄军后方进行空中侦察。俄军的火炮在攻势前发起持续几小时的猛烈轰击,随后密集的步兵在装甲部队的支援下发起进攻。俄军在突破德军主要防线后,立即向各个方向扩大突破口。尔后,其他的步兵部队以及伴随它们的炮兵则肃清任何残存的德军抵抗部队。在步兵进攻时,装甲兵的大部队留在后面。只有当步兵在德军防线上撕开大口子以后这些部队才向前开动。为对付远距离目标,俄国装甲兵的编成内均为旅一级的供作战使用的特种机动部队。在这一方面,地形对它们极为有利,其两侧非常适合快速机动部队长驱直入—一在北面,沿斯摩棱斯克-奥尔沙-明斯克公路是一个开阔地带;在南面,沿着里皮亚特沼泽地北侧也是一个开阔地带。另一方面,在德军防线中段后方别列津纳河的两岸是一大片难以通过的林区,这就把防御行动限制在几个狭窄的走廊地带。
德军防线的崩溃>>
俄军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优势以及进攻战术的突击力,由于德军——为希特勒的命令所制约——采用了固守防线的单纯防御而更为有效。这从一开始对第三装甲集团军的攻势就很明显。那里的情况在六月二十二日就变得困难,接着很快发展成危机。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成功地在维切布斯克西南纵深突破了第六军的防线,第九十五师被用来阻止这些突破之敌。在该城西北奥博利河两边,第九军那条拉得过长的防线为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所撕裂。除第九十五师的一支团级部队外,这里再不能得到别的预备队。同一天对第四集团军发起的最初进攻被击退。在第九集团军当面,敌人按兵不动白俄罗斯战役的描述是根据作者1944年8 月写的备忘录(《文献》)写的。起草这份备忘录时,作者还在主管编写战争日志并负责保管现有的一切资料,其中包括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和作战部长口头提供的资料。现又根据战争日志和上级部门的决定作了修改和补充。对待这些决定当时需十分慎重。这一点也适用于前面提到的蒂佩尔斯基尔希的视察报告和后来对“包围战”的研究。这一研究在上面提到的勒里希特的书中引用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