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_于江欣【完结】(135)

  虽然我军在今天的防御战中获胜,但面对占绝对忧势的英国空军和地面部队,经过10 天的艰苦鏖战,全体将士已筋疲力尽。预计强大的敌军坦克群可能干令晚或明日再次突破战线,我军部队确实已鞠躬尽

  瘁。由于缺乏运输工具,无法将意军的6个非机械化师和德军的2个非机械化师顺序撤出阵地。大批部队将被敌方的摩托化部队牵制。目前,我军的机械化部队正在浴血奋战。预料仅育一部分乓员能摆脱敌军纠缠..尽管我军部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显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鉴于此种形势,全军覆没的危险依然不可避免。

  陆军元帅隆美尔

  一贯坚定自信的隆美尔,在这份报告中表现出沮丧而焦虑不安,希特勒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到万不得已,隆美尔不会如此泄气。

  已是午夜11时了,希特勒亲自给最高统帅部作战局的参谋军官克里斯蒂安上校打电话:“隆美尔还有消息来吗?”

  “没有,元首阁下。”

  “那么,马上向驻罗马的林特伦将军了解情况。给我回话!”

  “是!”

  一小时后,希特勒接到了答复:“隆美尔的例行密码报告已送抵罗马,正在破译,随后将电告我们。”

  “例行报告”几个字让希待勒如释重负,他回地下避弹室睡觉去了。隆美尔,你可一定要顶住,我将命令增援部队——致命的虎式坦克、大炮、军火、燃料,来自俄国的两个战斗机中队,来自挪威的一个轰炸机中队火速赶往北非解放你,只要你坚持住..希特勒默念着,进入了梦乡。

  “元首,元首,”凯特尔急切地叫着,“隆美尔正在撤退。”仿佛一声炸雷,希特勒睡意全无。“你说什么?”希特勒看看表,已是第二天上午9 时。“少校值班军官未注意到报告中的关键性措辞,将电文作为日常公文报告处理了,刚送过来。”凯特尔一边解释着,一边气急败坏地把隆美尔夜间的报告交给希特勒。

  这是一份长长的、表面看来确实是例行公事的报告,但在结尾部分却闪烁其辞地宣布迫于敌人的力量,次日即11 月3 日,他要从阿拉曼撤退:“步兵师今晚(11 月2 日至3 日夜间)已经撤出防线。”

  “电报是什么时候从罗马送过来的?”希特勒阴沉着脸问道。“凌晨3 时。”

  “可是你们现在才送到我手里!”“这是因为..”

  “够了!不要把责任推到什么下级军官身上。你,凯特尔,要负全部责任。你们最高统帅部的工作态度一贯懒洋洋的,你,作为统帅部长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希特勒的嗓音突然变尖了,他大喊大叫道:“我怀疑你们最高统帅部蓄意扣压隆美尔的报告,好给我来一个既成事实的非洲失败!在这个关键时刻,隆美尔求助于我,我们本该给他鼓励,给他力量。如果早把我叫醒,我会负起全部责任,命令他坚守阵地。可就在隆美尔向我呼救时,你们却在呼呼大睡!”

  “值班少校认为元首过于劳累,想让您多休息..”凯特尔喃喃解释道。“少校认为——,”希特勒模仿着凯特尔的口气,冷笑道,“那是个什么家伙?又一个愚蠢而麻木的典型。立刻把他送交军事法庭,严加处置!”“我要制止他们,制止他们撤退!”希特勒歇斯底里地大叫着,声音传遍每一个房间。

  又是一个彻夜不寐的夜晚过去了。一大早隆美尔便驱车沿海岸公路赶往前线指挥所。一路上只见向西的公路被大队车马挤得水泄不通,到处是意大利装甲师的车辆和坦克运载着部队各自后撤。人人都在仓惶逃窜,步兵也已溃不成军了。撤退大军不断受到英军猛烈空袭的骚扰,公路上车辆拥挤不堪,互相冲撞,乱作一团。

  “情况怎么样?”隆美尔问威斯特法尔。“还好,阵地上已平静下来。英国人显然尚未发现我们正在撤退。”隆美尔举起望远镜看着。果然,英军炮兵仍在朝着德军几小时前就已放弃的希梅迈特山脊阵地猛轰。威斯特法尔一眼看出元帅的精神状态大不如前,一身军服松松垮垮,皱巴巴的,眼圈一片黑晕,紧锁的眉头,呆滞的目光,一副凄楚的样子。“据托马将军报告,英军正布成一个半圆形的圈子,位置在非洲军的前面。迄今英军只是在作局部性的攻击,他们显然是在等待兵力和补给调整完毕后即发起全面进攻。”威斯特法尔继续汇报。“非洲军还有多少坦克?”

  “可使用的坦克仅剩30辆了。”

  “必须加快撤退速度,否则只会被一网打尽。”威斯特法尔犹豫了一下,问道:“关于撤退问题,元首大本营有回话吗?”隆美尔摇了摇头:“最高当局对北非战场似乎是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看来,单靠报告文书不可能让他们了解真实情况。”

  “那么,我去腊斯登堡走一趟,当面向元首汇报。”威斯特法尔自告奋勇道。

  “元首不会听从你的任何意见,”隆美尔意味深长地说,“我决定派我的副官伯恩特中尉去见元首,让他认清北非败局已定,并请求获得完全的行动自主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