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日夜,空降第二梯队准时出发,并在预定空降地区成功地实施了空降,集合后,迅速向阿格罗波利前进,幸运的是途中未遇到德军的抵抗,于次日拂晓前顺利地占领了阿格罗波利附近的登陆场。
14 日夜,空降第三梯队开始进行空降,当他们飞至阿韦利诺城上空时,浓烟弥漫,根本看不清地面上的“T”字形火光标记。伞兵第509 团第2 营声长判断那里的战斗一定非常激烈,当即决定,全体跳伞。结果空降散布面积过大,全营官兵降落在约250 平方公里的地区内,集合不起来,伞兵不得不以小群进行活动。由于,他们事先都已知道他们此次空降的目的是什么,因此,他们着落后,行动不盲目,在德军必经之路上埋没地雷,并以积极的行动破坏德军的交通运输线和供应基地。不幸的是,他们时常与德军发生遭遇,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伞兵共伤亡96 人,第2 营营长受伤后被俘。但是,他们卓有成效的袭扰行动,迫使德军从前线抽调大批部队用于修复和守卫后方交通补给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第5 集团军的正面压力。
在第82 空降师开始实施空降以后,盟军集中地中海地区的大部分战略、战术航空兵,对德军实施了3 天连续猛烈的轰炸,德军伤亡惨重。空降第二梯队控制了登陆场以后,克拉克的两个后续梯队师顺利地上了陆。此时,蒙哥马利的部队已经逼近萨勒诺。鉴于这种情况,德军放弃了继续反击的计划,遂向北撤退。至15 日,美第5 集团军才摆脱了被动局面。
当“雪崩”行动开始不久,英军在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亚历山大及时利用巴多里奥政府宣布投降的有利时机,从英国第1 空降师中精选了6000 名士兵,前往塔兰托执行占领任务。这支空降部队由于缺少足够的运输机,只好乘军舰于9 月9 日从海上直接驶进塔兰托港口。上陆后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很快控制了塔兰托港口及其周围地区。
塔兰托港是一个可供整整1 个集团军使用的大海港,当蒙哥马利得知该港已经在英军手中时,遂立即着手计划把印度第8 师从埃及调来,把富有作战经验的英第78 师从西西里岛调来,利用塔兰托海港把它们投入到意大利本上,以便策应英军第5 师和加拿大第1 师作战。
当美第5 集团军身陷困境的时候,亚历山大及时给蒙哥马利发来了电报,紧急要求他对德军保侍压力以便救援“雪崩”军事行动。由于,英第8集团军背靠西西里岛,左为第勒尼安海,右为爱奥尼亚海和塔兰托湾,它们全在盟军的手里,因此,蒙哥马利不需要考虑后方和翼侧安全。于是,蒙哥马利在后勤供应不足、道路坎坷难行的情况下,命令第5 师和加拿大第1 师以坚决的行动,快速向北挺进。由于蒙哥马利邻队的及时到达,严重威胁到了向萨勒诺实施反击的德军的翼侧安全,从而迫使德军难以集中精力反击萨勒诺。可以说,蒙哥马利在此次作战行动中的表现要比在西西里战役中的表现好得多。
9 月16 日,美第5 集团军在萨勒诺以南约40 公里的地方与英第8 集团军会合。此后,空降兵第82 师随同第5 集团军向那不勒斯方向推进。英第8集团军向亚平宁半岛的东侧突进,9 月19 日,英第5 师到达奥莱塔,加拿大第1 师到达波坦察。9 月27 日,蒙哥马利得知在意大利福贾机场驻有德军的伞兵部队,遂决定使用英军第78 师、装甲部队和“特种空中勤务部队”组成“A”集群向福贾机场发起进攻,很快便夺取了福贾机场,并赶走了德军伞兵部队。
10 月1 日,美第5 集团军顺利进入已被德军放弃的那不勒斯城。从这时起,盟军两路大军开始齐头并进,克拉克中将指挥的第5 集团军在亚平宁半岛的西侧,蒙哥马利上将指挥的第3 集团军在东部。两路大军推手同行,合力向北推进。由于德军撤退比较快,而且边撤退边破坏道路和桥梁,同时,天气十分恶劣,盟军官兵在阴冷浇身的雨水中、在河水泛滥的道路上艰难的向前挺进。摆在盟军面前的主要障碍已经不是德军,而是泥泞的道路。
在这一阶段,盟军的作战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一条河向另一条河稳步推进的过程。对此杰克逊将军这样描写道:“甚至在夏天,意大利南部的道路网也只勉强够拥有大约11 个现代化的机械化师的两个集团军使用。当时几乎每一座桥梁和涵洞都被破坏了;到处是河里和溪里溢涌出来的流水;河上临时架起的通道上挤满了坦克和重型车辆;原来是道路的地方现在已变成了一片沼泽。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兵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等待恶劣天气结束。但是几乎没有哪个指挥官愿意这样做。”
相比之下,美第5 集团军遇到的困难要少一些。因为,美第5 集团军当面的河流主要只有一条,即沃尔图诺河。而英军当面的河流则不止一条,同时他们还要不断地与企图利用河流实施阻滞作战的德军进行战斗。
英军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比费尔诺河。为了迅速克服这个障碍,蒙哥马利决定,组织一个突击队,从海上登陆,迂回绕到河流的北岸,以保障大部队通过该河。10 月2 日夜间,突击队利用亚得里亚海顺利地抵达了特尔莫利港,井于次日黎明前夺取了该港。与此同时,英第78 师迅速渡过比费尔诺河,并顺势在河流的北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凯塞林见形势不好,遂下令,必须立即消灭这个桥头堡。但经过激烈战斗以后,英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坚守住了桥头堡。英军下一个障碍将是特里尼奥河,在那里,英军再次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