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约翰·斯特劳森将军对阿拉曼战役也有一番评论:“它在某些方面是决定性的。它使隆美尔放弃了占领埃及的努力;消除了对第8 集团军的怀疑;使蒙哥马利确信了自己是能打胜仗的将军——这对同盟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保证了英国的中东基地的完整;恢复了英国人民对英国军队和英国士兵对他们的指挥官们的信任;保住了丘吉尔的政治地位。在这样一些方面它是决定性的。但它在一些方面又不是滑铁卢或色当那样的决定性会战。它不是一个战役或一场战争的胜利。它没有摧毁或捕捉住隆美尔的装甲集团军——那本是丘吉尔给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的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它只是狠狠打击了隆美尔的部队并把它逐退了。”
斯特劳森的这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蒙哥马利没有歼灭隆美尔的装甲集团军,这才是丘吉尔决定暂缓鸣钟祝捷的主要原因。看来首相本人当时就对这场不圆满的胜仗保留了看法。
六、“火炬”点燃了鳄鱼的软下腹
1942 年8 月12 日晚,英国首相丘吉尔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正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会谈。
丘吉尔来访前,曾反复思量着他这次来苏联的使命:当面向斯大林说明1942 年不能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会谈最初两小时的气氛阴森沉闷。丘吉尔滔滔不绝,论证1942 年进攻法国海岸是不行的。斯大林表情严肃的问道:“据我理解,你们是不能用大量兵力来开辟第二战场,甚至也不愿意用6 个师登陆了?”
丘吉尔回答:“的确如此。我们能够用6 个师登陆,但这样的登陆有害无益。”
斯大林反驳说:“我对于战争有不同的看法,不准备冒险。就不能获得胜利。为什么你们这样害怕德军呢?军队必须在战斗中流血。假使不使军队流血,就不了解军队的力量。”
两个人唇枪舌剑,争论不休,会场出现令人窒息的沉默。这时。丘吉尔打开了一幅南欧、地中海和北非的地图,企图证明,“欧洲第二战场并不是唯一的第二战场”,并且说,美英两国已经决定进行计划中代号为“火炬”的战役。该战役的目的就是以7 个美国师和5 个英国师的兵力占领法属北非沿岸。丘吉尔说,胜利实施“火炬”战役的优点在于可肃清地中海的敌人,获得轰炸意大利的基地,从而威胁希特勒欧洲的腹部。
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丘吉尔边说边画了一张鳄鱼图,对斯大林说:“我们在打鳄鱼的硬鼻子时,也要攻击它的柔软的腹部。”丘吉尔意在证明:横渡英古利海峡进攻法国海岸是打希特勒这条鳄鱼的硬鼻子,而进攻北非地中海是打其下腹。
这次访问结束后,丘吉尔于8 月16 日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电文最后高兴地写道:“总的说来,这次访问莫斯科的确使我受到鼓舞。我深信,这次我所带去的使他们失望的消息,只有由我亲自传达才不致于引起真正严重的分裂。到莫斯科去是我的职责。现在他们已了解到最坏的情况,他们十分友好地提出了抗议;尽管此刻是他们最忧虑最困窘的时期,他们的态度还是友好的。此外,斯大林完全承认‘火炬’作战计划的巨大优越性;我也确实相信,大西洋两岸的人们正在以超人的力量把这个计划推向前进。”
丘吉尔有理由感到高兴。1942 年夏初,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南翼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相继攻占刻赤半岛、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进攻库班和北高加索,同时对顿河中游和伏尔加河下游实施进攻。苏军展开了英勇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德军共267 个师中,70%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都在苏德战场,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仅部署有德军的15%的师。这些师的补充兵员都是年老的士兵和未打过仗的年轻人,且装备低劣①。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占据优势,苏联要求英美在西欧迅速开辟第二战场,从苏德战场吸引走40 个以上的德国师。苏联统帅部的夏秋战役计划正是以指望在1942 年建立欧洲第二战场为基础的,现在丘吉尔明白无误告诉斯大林:我们在1942 年不能在法国登陆,用6—8 个师登陆也不可能,而他这样做并没有引起苏联与英美的同盟关系的破裂。难怪丘吉尔兴高采烈了。
“第二战场”之争
“第二战场”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英美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关于“第二战场”概念本身,苏联认为第二战场就是欧洲战场,更准确他说,是法国北部的战场;这一战场能对法西斯德国心脏地区构成威胁;使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困境。而英国人认为,在北非地中海等地开辟的战场都是第二战场。
1941 年6 月下旬,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后,苏联很快就要求英国立刻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法国,从而开辟第二战场。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当时美国尚未正式参战,英国势单力孤,没有力量在法国登陆。1941 年12 月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极大地加强了反希特勒同盟的兵力和物质资源。
美国参战前就制订了“先欧后亚”的大战略,即希特勒德国是头号敌人,必须先打败德国,回头再收拾日本,致于意大利,因其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均小,不是主要作战对象。美国人认为: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地抗击日本,就会使盟国力量分散,另外两个盟国即英国和苏联就会有战败的危险,或者与德意形成长期僵持不下的局面;这样即使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取胜后,也势必要与已筋疲力竭的英国和苏联一起去征服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美国的“先欧后亚”战略是遵循先打主要敌人这样一条古老的战略原则而制订的,是一项明智的富有远见的战略抉择。尽管在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不少有影响的人对此表示疑议,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等多数人仍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并得到罗斯福总统的坚定支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