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烈的掌声中,张国焘请朱德也讲上几句。
谁知朱德当场拒绝,弄得张国焘下不了台。
这时候,黄超陡地站起来,指着朱德大骂:“朱德,你这个老右倾,顽固透顶!给你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你还不识抬举!你……”
“啪”地一声,朱德用力一拍桌子,震翻了桌上的几只茶杯,双眉竖起,怒色满面地喝道:“你是个什么东西!闭上你的臭嘴!”压下了黄超的气焰,朱德声音洪亮地向台下说道:“同志们,我们的红军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哪个都晓得‘朱、毛’,要硬逼着我这姓朱的反对姓毛的,是不行的!我承认我们目前遇到了困难,可是越是这样的时候,就越需要党的团结、红军弟兄的团结。只有团结,我们才有力量;分裂是绝对不会有出路的!”
朱德的这话终于激怒了张国焘。会后,他下令杀掉了朱德和刘伯承的坐骑,让他们从此徒步行军。又授意一帮亲信军官,数次三番去纠缠骚扰朱德和刘伯承,迫使他们听一听“全体官兵的呼声”。
当然,张国焘的目的,不只是要做这么一番宣传,他认为自己的领袖梦已经到了该实现的时候了。
奉张国焘命令分别由阿坝和包座南下的红军,逐渐会合于马塘、松岗、党坝一带。
在此以前,无论张国焘与中央僵到何种程度,但都可以视为党内的政见分歧。然而,10月5日,张国焘公开与中央闹分裂,在卓木碉的喇嘛庙里召开组建第二党的高级干部会议,这一天,成为张国焘由中共元老转变为野心家的分水岭。
会场气氛沉闷而紧张。每一个到会者在此之前都已经知道了今天这大会的主要内容。也许是都清楚此举意义非凡,所以心情却万难轻松。
会议由张国焘主持。他一面慢条斯理地作报告,一面察言观色——他也不那么轻松。发言中,他除了攻击毛、周、张、博及中央红军以外,还提出了成立新的中央的意见,并以列宁和第二国际决裂、另立第三国际的历史作类比,为其另立中央的反党行为张目。
最后,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委员的决议》。这个《决议》决定:
张国焘同志任党中央主席、中革军委主席。
从中央委员会中开除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
大会还通过了向“原党中央”发出的电文:
一、此间用党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总司令部名义对外发表文件。
二、你们应该改称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不得冒用中央名义。
三、一、四方面军名义已取消。
四、你们应将北方局、北路军和政权组织报来以便批准。
领袖梦实现了,口气也大了。此时的张国焘正如同朱德讥讽他的一样,果真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了。
第四章 长征尾声:余波难平
挥泪问苍天(1)
朝思暮盼着会师,会师以后又倏尔分开。
红军没有被大自然的险恶所征服,也没有被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所摧垮,却因内讧而分裂,使党和红军走上了突围西征以来最为惊险的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所走的一段最为艰险的路程。
中央红军脱险北上,势单力薄地迈开了艰难的双脚。
张国焘拉着左路军南下,面临着绝路一条。
更严酷的现实,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两个中央的局面。这使党和红军处在比面临蒋介石几十万兵马的追杀更危急的处境。
每一个正直的共产党人,都为此而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
因为分裂,红军的力量被分割而变得更加弱小。
因为分裂,一部分红军经历了更多磨难。
因为分裂,在红军官兵中引起了思想混乱。
……
迷茫、困惑、忧愁、痛苦,笼罩着左路军官兵的心间。
党中央认为张国焘推行的是退却逃跑主义路线,而张国焘反戈一击,指责中央北上是无休止的一种退却,是害怕敌人的一种逃跑。
谁是谁非,许多红军官兵一时还难以弄清。但他们都认准一条:分裂对敌人是有利的,对自己是有害的。
痛苦也便由此而生。
徐向前在沉默中煎熬
一个人,当他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时,沉默则是一种必然。但这种沉默,在不同的情况下,所承受的一切却又不同。
为了不介入两者之间的纠纷而保持沉默,是一种观望。
为了不舍弃任何一方而保持沉默,是一种忧虑。
为了在不明原由的情况下避免盲动而保持沉默,是一种等待。
为了开脱自己已做出的不情愿的选择而保持沉默,是一种痛苦。
徐向前此时就被观望、忧虑、等待和痛苦一齐纠缠着。
在10月5日那一天,徐向前参加了张国焘主持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
徐向前猜想,今天张国焘开会,无非又是把中央骂一通罢了,就随便坐在了一个角落里,因为他本来话就不多,今天就更不想说什么。
然而,徐向前一开始就感觉张国焘今天的讲话味道变了。
“现在,毛、周、张、博私自率一、三军团秘密出走,向北逃跑,党中央威信扫地,失去了领导全党的资格。”张国焘提高嗓门,加重语气地讲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